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040字。

  漳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中有较多宴饮诗,如《鹿鸣》《常棣》《南有嘉鱼》等,描写周代君臣、宗族、亲朋间的宴饮酬酢。《诗经》写这些彻夜不息的欢宴,尽述肴馔之阜和礼乐之美,如“君子有酒,旨且多”“鼓瑟吹笙”“吹笙鼓簧”等。飨宴,不纯粹是贵族的享乐,还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要求。而在诸多宴饮诗中,《頍弁》犹如一支欢宴哀歌,写出了忧生之嗟。
  峨冠博带、佳肴美酒、并坐鼓瑟,周代贵族之宴,大抵这般开场。幽王久不与诸公飨宴,诸公不得见幽王,于是心忧“其将危亡”,自身将无所依怙。诗中以“茑与女萝”比兴,以“未见”与“既见”两者心情的巨大反差与起伏来铺陈展开,写出这群与宴贵族的“忧心奕奕”“忧心怲怲”。“奕奕”是盛大,而“怲怲”则是“满怀忧愁的样子”,足见忧惧之甚,以至于复见幽王,便“庶几说怿”了。
  这是一篇较为独特的宴饮诗,这个与兄弟甥舅欢聚的宴会,本该和乐且湛,但除了开场“尔酒”“尔肴”的渲染,全诗却被一种愁悴忧惧之情笼罩。这种悬覆其上的忧惧,在《红楼梦》中一次贾政的生辰上也有所体现。当日是贾政生辰,宁荣二府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忽有门吏报“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千人不知是何消息”,“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面对一个来自皇宫的不确定的信息,又是“唬”,又是“惶惶不定”,贾府这个显赫家族何以忧惧至如此?《頍弁》中这群攀附王权的贵族,有着和贾家相类似的心理,他们同样自感命运朝不保夕、岌岌可危,于是“乐酒今夕”,终夜自娱。
  本诗卒章中以“霰”作喻,即急危将临之象,这就给全诗定了一个总基调。是衰老之将至,还是叹政权之将亡,或许两者皆可释读。细读全诗,其实整篇《頍弁》,不一定要落实于“刺幽王”,此诗放在幽王时代的大背景下,大抵可视作时代之症候,将衰之先兆。品咂诗句,全诗并非“抒愤”“讽谕”之口吻,也不全然是一首沉湎于享乐生活的宴饮作乐之歌,而是哀叹生命无常、盛筵难再,在欢情乐景中写出--种悲调来。
  见霰落而知大雪之将至,在这百般作乐的欢宴空气中,这位与宴的贵族公子领会到了一种真实的幻灭感。这是一种时代的空虚之症,如同菲茨杰拉德在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将宴会上的男男女女视作一群“飞蛾”,盲目、寄生、纵情狂欢又醉生梦死。这种幻灭感,大概也只有拥有一双“冷眼”者才能觑见,就像《红楼梦》中贾妃省亲过后,“独有宝玉见那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而《頍弁》中的这种忧生之叹,不仅仅来自于对人生无常的感喟,更出于其对所处时代的感知。诗人瞻顾日常生活之细微,并预感这个时代即将到来的变化与转折,从而发出“无几相见”的喟叹,这是欢宴之哀歌,也是那个即将礼崩乐坏的时代的注脚。
  (摘编自叶百安《诗经(頍弁),欢宴中的忧生之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有较多的宴饮诗,描绘了周代君臣、宗族、亲朋间宴饮酬酢的情景。
  B.《頍弁》既写未见之忧,又写既见之喜,两种心情循环往复,在反差中起伏。
  C.贾府生辰宴被来自皇宫的不确定的消息冲击后,乐酒今夕的景象随之消失殆尽。
  D.宴会上的男女如“飞蛾”扑火,只有捧卷旁观者才能覷见并发出这忧生之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行文逻辑是逐层深人,卒章显志。
  B.文章第二段引用诗句对《頍弁》的脉络进行梳理,为下文具体分析做准备。
  C.文章阐述纵横捭阖,既对《诗经》各篇章横向解读,也对中外名篇纵向联系。
  D.文章末段点明题旨,在重申忧生之叹观点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时代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代宴饮既有贵族享乐的成分,也有礼乐文化的呈现,如宴饮开场时的“峨冠博带”“并坐鼓瑟”就体现了礼乐之美。
  B.周幽王与兄弟甥舅欢聚,其乐融融的表象之下,深藏着忧心忡忡的恐惧,主要源于对生命无常、盛筵难再的预感。
  C.《頍弁》不一定是为了劝谏君王而作,但最后以“霰”设喻为诗作奠定了悲调,基本上可视为周朝大厦将倾之征兆。
  D,《頍弁》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冷眼觉察到真实的幻灭感,这种感喟与元妃省亲后宝玉的观感如出一辙。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下,移动视频平台等迅猛发展,综艺节目受到很大挑战。一些节目在转型中注重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挖掘能与当下受众产生广泛共鸣的现实话题。节目“合家欢”的属性越来越突出,以现实感获取观众共鸣,以正能量贏得关注。
  纵观近年来在创新表达中有突破、贏得大众认可和喜爱的影视作品。无不从普通百姓故事中提炼真情实感,从火热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养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