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2340字。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教育的宗旨即“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而“完全之人物”的养成,除了“身体之能力”外,还应具有“精神之能力”,即“知力、感情及意志”。其中的感情即是“美育”,美育能“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城”。关心人的生存和发展,尊重个性发展,促进个体的情感解放和精神自由应作为美育的根本价值尺度。
  人的生命是一切活动展开的基点,对生命的审美则是一切美育活动的根本。人对自身的生命审美,首先来自对情感生命的审美把握。而中华诗词则正是这样一座情感生命的宝库。涵咏于中华诗词之海,也正是徜徉在人类情感之海。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沉郁,无一不是进行情感生命美育的绝佳载体。诵读“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涤去的是你旅途中的烦躁抑郁;玩味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缓减的是你思乡的情愫;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共呜,坚定的是你的人生抉择!
  任何的生命现象、生命状态、生命活动,总是感性的、形象的,人们也正是通过对生命的感性形象的审美感悟,感知和把握生命的审美价值。中华诗词向来注重意象的缔造,而诗词中的意象历经几代文人的传承,已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生命沉积,是我们民族生命的感性存在。对这些意象的感知与把握也正是对自身生命的感悟与认同。“春、江、花、月”的美妙始终伴随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寒山寺的钟声将永远响彻在我们的生命旅程。
  对中华诗词的吟诵,也能达到一种悦性恬情的审美自由状态。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特认为在人所拥有的各种能力中,发声最适合于表现他的内心感受,因为人所发出的声音正如人的呼吸,充满了生命力和激情。诗词吟诵时或高昂或激愤或安闲或怡然的声响,已无一不浸透了吟诵者内在的生命气息,预示了生命的积极喷发,从而达到一种情绪的快乐、生命的愉悦。
  审美的最高层次就是造就一种自由的审美世界,这种审美世界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实在性,是一种澄明透彻的心境。在这一境界中,超越了不自由心境的“我”,排除了杂乱无序的精神状态,是情感的、精神的、本真的心灵境界。这也正是孔子所谓“乐”的心态,庄子所谓“游”的境界。我们在鉴赏传统诗词时,对意象的解读及由此连发的情感移置,正是进入了此种境界。在此过程中,心中除了那轮明月外,别无他物,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物我两忘并进而物我同一的境界。人的心境亦随之豁然开朗,达到通澈透明。
  生命不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存在,而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可感可触、可视可听,具有可欣赏性的无限的美感。中华诗词浓烈的情感、丰满形象的意象、吟诵时带来的愉悦、审美中精神的自由与超越,都是一种生命状态的铺展与呈现。在心理疾病高发,特别是在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极端事例频发的今天,中华诗词除了其传统的美育价值外,其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相信也会越发得到凸显。
  (选自斯静亚《中华诗词的生命美育价值探析》,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具备“身体之能力”和“精神之能力”的人,才能成为“完全之人物”。
  B. 生命是具有可欣赏性的美感存在,一切美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对生命的审美。
  C. 学习中华诗词需诵读玩味,尤其要学会吟诵,进而沉浸其中,并产生共鸣。
  D. 真正的审美活动必须超越不自由心境的“我”,达到澄明、透彻的心灵境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阐述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指出美育的根本价值尺度是生命审美。
  B. 第二段先提出分论点,接着阐释生命审美的含义,最后列举诗句予以证明。.
  C. 文章列举“春江花月”等意象,论证中华诗词是民族的生命沉积和感性存在。
  D. 第五段借孔子“乐”的心态和庄子“游”的境界阐明什么是自由的审美世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美育可以使人的感情发达,精神自由,是培养“身体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B. 中华诗词中的优秀诗句可以让人疏导自我感情,产生共鸣,坚定人生的选择。
  C. 我们只要通过对中华诗词的意象把握,就能窥探到诗人生命情感的感悟与认同。
  D. 当代中学生学习中华诗词,可以杜绝青少年不珍惜自已生命的极端事件的发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真正的审美活动”的表述错误,原文第五段是“审美的最高层次就是造就一种自由的审美世界”。选项把“审美的最高层次”等同于“真正的审美活动”,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虚拟现实(VR)技术,简单说即是让人进入一个虚拟环境并在其中得到近乎真实的感受。这套富有沉浸感并能进行交互的仿真系统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全面支持,方可完美呈现出“虚拟现实”。
  拍摄VR视频与其他视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需要360度全方位拍摄,这样才能让用户无论是抬头、低头还是回头,看到的都是统一、连贯的场景。为此,全景拍摄设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