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2620字。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
  2020.07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时代,微博、微信、微阅读、微视频等以“微”命名的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各类媒体自媒体空前发达,但无论文化生活和阅读生态如何“碎片化”,人们对经典名著一直葆有热情。2019年全国图书大众阅读榜前10位有9部是中外文学经典,而在前30位中,一半以上为文学经典,其中既有《围城》《平凡的世界》《三体》等耳熟能详的中国佳作,也有《窗边的小豆豆》《追风筝的人》等备受青睐的外国经典。
  ②经典是“被反复阅读欣赏的作品”,每次重读都给人带来新的发现和体验。经典意蕴厚重,背后有深厚的语言、文化传统支撑;经典浩瀚广博,营造独成一体的意义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的长销启示人们,文学创作不能跟在碎片化、快餐化后面亦步亦趋。创作者要准确把握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人们提供深度思想艺术体验。
  ③文学的生命力在于为读者链接起精彩的想象世界,带来新的发现、新的体验,这些都离不开时代的媒介环境。文学发展到今天,历经口耳相传、说书讲史、印刷成书、报章连载、网络传播等多个阶段,不同时期的作家总是根据介质和传播渠道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写作。当前,互联网技术在素材、传播、反馈等方面对创作产生诸多影响,重塑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便利。比如以文学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作为搭载平台,创作者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读者。是追求读者数量的最大化而迎合、从众,还是坚持独特定位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这一群”读者,主动权掌握在作者手中。
  ④面对媒介环境变化,文学创作在遵循自身规律的同时,也需自我调适,讲求“用户体验”,增强“读者意识”。比如,重视表达方式和文字的亲和力,文字更感性、更细致、更具画面感,表达更精短、更直接、更凝练等等;比如,重视互联网时代所强调的“问题意识”,善于从社会热点议题中捕捉和回应读者的内心关切。创作者不仅从表达上,也从题材和主题定位上,面对新对象重新聚焦,重新组织,让创作焕发新的气质和神采,不论是回溯历史,还是关注现实,都能给予读者文学式的回应,并将读者引入深沉境界而令其流连忘返。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调整创作方法和策略,才能实现经典追求。
  ⑤但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文学创作的初心。时间和读者对创作的最终考验可能不是跳得有多高,而是走得有多远,当下获得大量点击也不意味得到持久认可。作者要重视读者、适应变化;更要放长眼光、保持定力,坚信体验深入、精神深刻、表达隽永对人类具有长久价值,坚信认知能力、审美光芒、价值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
  ⑥每个时代有其与众不同的题材与主题,有其独特时代关切与时代精神,经典之作凝结着作家对时代生活的深度思考。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曾深入乡村、亲下矿井体验生活,以感受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了这样丰富切实的体验和对时代大势的宏观把握,一部当代经典才孕育问世。创作者只有义无反顾地投入时代生活,才可能提供独一无二的深度体验,赋予作品长久价值。
  ⑦同时,创作者还应当以有强度、有信念的叙事为读者带来希望和力量。优秀创作者能够以有强度的叙事实现精神的超越,让人们尽可能避免短视、封闭和萎靡。古人强调诗言志和兴观群怨,鲁迅呼吁疗救人的灵魂,都是强调文学要升华现实、激励人生、给人以勇气。巴金执着地叙说青春力量和信仰的光芒,讴歌理想、赞美未来,同样是希望创作能给人带来信心与力量。
  (摘编自《面对信息碎片化,文学创作更须坚守经典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各类媒体自媒体空前发达的当下社会,虽然文化生活和阅读生态有“碎片化”趋向,但人们对经典名著却热情不减。
  B.经典名著背后有深厚的语言、文化传统支撑,所以反复阅读经典,会有新的发现和体验,这是经典名著长销带给我们的启示。
  C.面对媒介环境的变化,文学创作在遵循自身规律的同时,需要从表达方式、题材和主题定位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调适。
  D.时间和读者对创作的最终考验也许并不是当时多么流行,而是能够流传多久,现在被热捧的作品并不一定能够成为经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列举信息碎片化时代中外经典名著依然畅销的现象,引起下文对其畅销原因的分析和文学创作要坚守经典意识的论述。
  B.文章④⑤两段强调文学创作者需要遵循文学自身的规律,坚守文学创作的初心,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媒介环境的变化而作出改变。
  C.文章第⑥段中作者用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成功实践,指出文学创作者应该深入体验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进行深度思考。
  D.文章结尾用古人、鲁迅和巴金的例子来论述文学创作应当给人们带来希望与力量,让人们尽可能避免短视、封闭和萎靡。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典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准确把握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深度思想艺术体验,所以文学创作者要自觉抵制文化生活和阅读生态的“碎片化”。
  B.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媒介环境,不同时期的作家总是根据介质和传播渠道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写作,为追求读者数量的最大化而迎合、从众。
  C.文学创作只要根据媒介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创作方法和策略,给予读者文学式的回应,将读者引入深沉境界,就能实现对经典的追求。
  D.面对信息碎片化的新的媒介环境,作者提出文学创作要遵循规律,也要自我调适,更重要的是要坚守经典意识,不能忘记文学创作的初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4-6题
  失语者
  汤成难
  杨泉水在杨国柱家从春天一直干到秋天,那些原本灰不溜秋的木头羞涩地露岀最好看的木纹,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墙角——衣橱、高低柜、 三门橱、梳妆台……樟木的气味,松木的气味,还有水杉的气味,杨泉水就坐在那堆木头中间,就连头发里和衣服布缝里都夹藏着这样的气味。
  很多年后,我都能记得这一幅画面,无穷无尽的木头像要把他淹没了似的。
  杨国柱的婚礼那天,不少邻村的人骑着自行车赶来,倒不是来一睹新娘风釆,而是想摸一摸这些别致的家具,平整,光滑——床角的圆润、墙裙线的流畅、梳妆台的别致、抽屉的轻巧等等,都让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