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0150字。
眉山市高中2021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2019.07
语文试题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位置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我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随着世界第二十四个读书日到来,读书再次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议题。
②近年来,图书销售额不断攀升,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①规模达894亿元,同比增长11.3%,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书正在被消费者带回家。但购买书籍或者拥有书籍本身,并不等于认真看了、消化吸收了。把书当成一种摆设,书里的世界自然也就擦肩而过。
③诗意人生,不应该是空有其表的外壳,而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更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的精神体验。为什么要读书?一位网友的回答有意思: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厉害了”,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诚如所言,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而要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日用品。
④“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说到底,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我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一个人不可能终身都依靠某种一成不变的本领,也不可能只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而应该不断让自己具有“算法”所不具备的想象力、判断力与认知能力。这都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
⑤换句话说,通过阅读,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应对未来。这也是建设书香中国的题中之义。如今,线上市场依然火热,实体书店逐渐回暖,一些图书馆成为城市地标,小图书甚至在精准扶贫中书写“大文章”……这意味着,“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夙愿正在加快实现。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与群众需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做法仍然在制约阅读率和阅读量的提升。例如,有的农村书屋平日里大门紧锁、无人问津;有的学校图书馆建了、图书买了,但不向学生开放。换个角度看,让这些闲置的图书“动起来”“活起来”,就能成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推动力。
⑥一位作家说道,“如果有一天,我独自漂流在茫茫大海上,我会选择一本书为伴”。相信这种陪伴,一定是透过纸张的心灵对话、超脱言语的灵魂共鸣。不妨在这个书香四溢的季节,打开一本书,遇见一个新的世界和自己。
注:①码洋: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
(摘编自盛玉雷《通过阅读提升认知能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个公共议题,随着世界第二十四个读书日到来,读书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B. 诗意人生应在空有其表的外壳上加上“腹有诗书”的内在和“书卷多情”的体验。
C. 阅读不仅能在润物无声中培养人的气质,而且能培养想象力、判断力与认知能力。
D. 线上市场依然火热,实体书店逐渐回暖等现象意味着书香中国的建设效果初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便旗帜鲜明地点明观点,这是论述类文本典型的开门见山式写法。
B. 作者强调阅读能提升认知能力的必要性是以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为背景的。
C. 第⑤段例举一些农村书屋和学校图书馆的问题证明文化设施的建设并不重要。
D. 本文紧紧围绕观点综合运用例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论证结构严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很多工作都将被机器取代,每个人都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身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水平。
B. 近年来,图书销售额的不断攀升,说明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能做到借助真正的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
C. 看到美景时,只会说“厉害了”的人和心头会闪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而感动的人,他们在反应上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D. 作者引述“如果有一天,我独自漂流在茫茫大海上,我会选择一本书为伴”这句话证明了阅读对于一个人的生命非常重要的观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B项,“应在空有其表的外壳”说法错误。原文是“不应该是空有其表的外壳”。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位于武陵山深处的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曾是个典型的贫困村,2013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仅有1668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小山村,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5年过去了,十八洞村发生的变化令人眼前一亮,在这里摸索出的脱贫经验,也帮助湘西州的许多贫困村,改变了模样。
要脱贫就要发展产业,这在湘西州已成为共识。在湘西农业科技产业园的十八洞猕猴桃基地,村民们正在绑枝,以确保长出来的猕猴桃均匀受光。十八洞村人多地少,当初,扶贫工作队带领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