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400字。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年春季联赛(高一)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这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网络文学领域,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多,正取代玄幻题材成为网络文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打破了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多种职业背景的创作者从他们熟悉的行业入手,聚焦时代变革与社会现实,为读者讲述不同行业人物的精彩人生,以现实主义精神建构网络文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使网络文学更接地气,更具时代价值。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积极反映时代发展风貌与历程。这些作品以人物个体经历为线索,以小见大,从不同行业入手,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社会画卷。比如《大山里的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聚焦城乡、山村建设,讲述了青年一代支教山区、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作品描绘了奋战在一线和基层的祖国建设者群像,展现了“中国追梦人”的职业素养、人生信仰与精神风貌,书写了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改革历程。
  聚焦社会热点是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的主旨所在。它们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具有动人心弦的故事和温暖人心的力量。比如,《彩虹在转角》书写了身残志坚的青年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作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直击读者内心的痛点,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
  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的着力点。比如,描写深圳发展历程的《深圳谣》,展现内蒙古草原牧民投身经济建设的《草原上的红飘带》等。一些少数民族作者运用双语写作,在作品中展现民族特色,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大量弘扬民族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让读者在阅读少数民族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
  除关注当下的现实题材作品,部分历史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也蕴含着现实主义精神。比如,书写英雄儿女奋战抗日的《遍地狼烟》,展现巴山红军游击队勇敢抗敌的《巍巍巴山魂》等,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张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家国情怀。
  但我们也应警惕网络文学中的伪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现实题材不等同于现实主义,一些作品虽聚焦都市或校园,却侧重展现“小时代”的奢华或“霸道总裁式”的爱情生活,过度消费青春,陷入了虚妄的拜金主义;一些作品迎合市场热点,虽有“职场”“正能量”等外衣包裹,但实质仍是空洞苍白的快餐式消费品,缺乏对真实生活的感受和洞察;有的作品主角光环强大,人物依靠非现实异能解决问题,缺乏逻辑性和真实性;有的作品过度宣扬丛林法则,缺乏人文关怀。这些作品偏离现实主义精神,简单迎合读者的低级阅读趣味,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缺乏创新精神。
  文学创作扎根人民生活之中,获得的不仅是艺术审美上的突破,同时也是历史的回声,这是伟大时代文学作品走向经典化的历史使命与必然要求。现实主义网络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原创力的一种体现,只有扎根于现实的泥土,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观照伟大时代,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人民心声,才能切实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责任。
  (摘编自王婉波《从玄幻到现实:网络文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光明日报》2019年12月18日13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网络文学已经完成由玄幻题材向现实题材的转化,成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部分网络文学作品针对社会现实问题,书写出人物感人心魄的故事和精神,能够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C.以现实主义精神去发掘历史题材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是网络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
  D.伟大时代文学作品要走向经典化,获得艺术审美上的突破和历史的回声,创作必须扎根于人民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作者概要指出了当下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创作原则、本质特性以及时代价值。
  B.二至五段采用层递式结构从作品风貌、主旨、着力点、题材等角度阐释了网络文学的特征。
  C.文章第六段主要采用例证法,严正地剖析了当下一些网络文学在创作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从现象到本质地剖析事理,阐明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创作者从各自职业背景去聚焦时代与现实,塑造了不同行业的典型人物。
  B.阅读一些侧重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的网络文学作品,可使我们了解故事和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C.当今的网络文学作品存在伪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简单迎合读者趣味,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创新精神。
  D.网络文学只有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现实,才能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责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疫情期间,各地中小学开展了“停课不停络教络教学效果怎么样?近日湖南省教科院智库“互联网+教育”研究团队进行了调查。
  近八成络教学。此次调查共在全国收回问卷6.7万余份,其中在湖南收回5.1万份。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基本成为常态,79.34%的调研对象所在学校已经开展在线教学,城市和农村分别为83.41%、77.42%。
  录播、直播各显神通。调查发现,有36.4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