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 半卷练(7份)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 半卷练1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 半卷练2 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 半卷练3 语言文字运用+新闻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 半卷练4 语言文字运用+传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 半卷练5 语言文字运用+小说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 半卷练6 语言文字运用+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 半卷练7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半卷练1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
限时:30分钟 满分:3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 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 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 ;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 ,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寂寂无闻 推陈出新 细微 汇合
B.鲜为人知 推陈出新 式微 融合
C.寂寂无闻 革故鼎新 细微 汇合
D.鲜为人知 革故鼎新 式微 融合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寂寂无闻: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结合语境,“故宫深处”不能说默默无闻,没有名气,而是很少有人知道。故选“鲜为人知”。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结合语境,是说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故选“推陈出新”。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细微:细小微小。第三个空,意思是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逐渐衰落,故选“式微”。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汇合:指(水流)聚集;会合。第四个空,是说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故选“融合”。故选B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今天不仅年轻人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
C.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D.今天不只是年轻人在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
半卷练3 语言文字运用+新闻类文本阅读
限时:30分钟 满分:2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5000年前是文明诞生的大时代,世界几大流域 孕育出早期文明。中国的史前时代,就开始 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序列。在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一个尚玉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 在它之前,玉器就已广受尊崇,但在此时却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我们发现,通行的文明标准不应成为判断一种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生硬公式。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 在玉器上的。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联结着人们的思想。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我们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的文明,( )。在这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中,礼制规范、社会模式等文明因素不断地传承、交汇,直至夏商。从良渚到商周,正是中华文明从区域性文明向大一统逐步汇聚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约而同 演化 即使 表现
B.不约而同 演变 尽管 体现
C.殊途同归 演化 尽管 表现
D.殊途同归 演变 即使 体现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不约而同:没有事先约定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应选“不约而同”。演变:发展变化。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语境指社会现象,应选“演变”。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语境表转折,应选“尽管”。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表示出来,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语境指具体表现,应选“体现”。故选B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
B.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功能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展现出人们的思想。
C.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虽然良渚文化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折射出人们的思想。
D.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作用,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发现了人们的思想。
……
半卷练7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30分钟 满分:3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审判者,及时制定外卖行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此处,句中修饰“行业”,且说“外卖行业”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应用“不可或缺”。第二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此处是说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及主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用“责无旁贷”。第三空,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前面的“及时制定”等内容可知,此处是强调形势的紧迫,应用“迫在眉睫”。第四空,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看就全在眼里了;形容事物简单或平淡无味。句中是说这些外卖送餐员对于商家的情况应该很清楚,此处应用“一目了然”。故选D项。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