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
《人之生也直》-.doc
《古之学者为己》.doc
《君子不忧不惧》.doc
《仁义礼智》.doc
《我欲仁-斯仁至矣》.doc
《学而时习之》.doc
古之学者为己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为学第一》
【注释】
(1)就:临近、靠近。(2)正:匡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
(1)攻:攻击。(2)斯:这就。(3)已:止。
【译文】
孔子说:“攻击、批评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第六》
【译文】
孔子曰:“(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论语•子罕第九》
【注释】
(1)达巷党人:达巷的一个人。达,应是巷名。巷党,里巷,小街。
(2)执:专执,擅长。 (3)御:驾车。
……
人之生也直
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第六》
【注释】
①直:正直,内不自欺,外不欺人。
②罔:不正直,自欺欺人。
③幸而免:侥幸地免于灾祸。
【译文】
孔子说:“人的生存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是他侥幸地免于祸害。”
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第十二》
【注释】
①达:通达,明白,吃透。
②举直错诸枉:把正直、正派的人提拔上来,把他们安置在不正直、不正派的人的上头。错,同“措”,安放,安置。枉:不正。
③乡:同“向”,原义指“过去”,此处指“刚才”。
④富哉言乎:这话的意义多么深远!这话的内涵多么丰富!
【译文】
樊迟问仁。孔子说:“爱护他人。”又问智。孔子说:“善于了解别人。”
樊迟还不能透彻了解。孔子说:“举荐选拔正直公正之人,把他安置在不正直的人之上,就能使不正直之人成为正直、公正之人。”
……
学而时习之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为学第一》
【注释】
(1)说:同“悦”,高兴,愉快。(2)朋:指志同道合的人。(3)愠:怨恨。
【译文】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这难道不值得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难道不是君子的作风吗?”
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
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
(1)罔:诬罔。一说为迷惘。(2)殆:疑惑。一说为倦怠。
【译文】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14.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
(1)干禄:求仕。干,求;禄,俸禄。(2)阙疑:搁置疑问。
(3)慎言其余:其余的(自己知道的东西)也要谨慎地表达。(4)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