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1380字。

  2020年1月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2020.1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文化的发源地
  诗三百,谓之天籁,谓之诗源。《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大多数篇章是反映汉水流域的诗篇,在“雅”和“颂”中,有不少内容也与汉水流域有关。
  “沔彼流水,朝宗其海”,“江汉浮浮”,“江汉汤汤”这就是诗经中描写的伟大汉江。《汉广》唱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是有文字记录以来第一首汉江情歌,其景其情,与那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异曲同工。《诗经》中还有《南有嘉鱼》《早麓》《四月》《江汉》《常武》《沔水》等吟及汉江。可见公论汉江是《诗经》产生地之一是有根据的。
  汉江孕育了《诗经》,也是《楚辞》的发源地。2300年前,屈原谏阻楚怀王赴“武关之会”,被无端流放汉水之北。屈原一生有过两次流放,第一次在汉北,第二次在湘江流域,正是这两次流放,造就了中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在流放汉北期间,创作了《天问》《九章》等伟大诗篇。在《九章•抽思》一篇中,他忧愤地唱道:“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屈原曾经流放在鄀城一带,都在今宜城东部,公元前504年楚鄢郢为吴所破,楚都被迫迁至鄀。屈原在迷茫中来到鄀城的“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庙堂中有“天地山川神灵”以及“古贤圣怪物行事”的壁画,由此引发了诗人的万般伤痛和不尽疑端,挥笔写下了包含170多个问题的奇诗《天问》。从《楚辞•渔父》一诗中,可以看出,屈原早在第一次流放汉江时,就有了投江的想法。诗中屈原和渔父有一段对话,渔父认出在江边行吟的屈原,于是问道:“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回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当屈原表示不愿与世间恶物同流合污,为保持己之皓白宁肯投江葬于鱼腹时,渔父莞尔而笑乃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之水特指汉江中游这一段。《书•禹贡》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由此可以说明,《渔父》一诗形成于汉水之滨,时间大约是屈原即将被迁逐江南的前夕。渔父的歌词意思大概为:汉江水清的时候可以洗我的头巾,水浊的时候可以洗我的脚。潜台词则是让屈原顺其自然,没有必要去投江自尽。可以看出这个“渔夫”绝非等闲之辈,不是天上神仙,也是世间高人。也许屈原正是听从了渔父的劝告,才未当即投入汉江自尽,而是忍辱负重,南下潇湘,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流放生涯。由此,才有了《离骚》《九歌》等伟大的诗篇的诞生。
  在屈原的作品中,多次出现“夏水”,如《哀郢》中:“遵江夏以流亡”,“过夏首而西浮兮”,“背夏浦而西思兮”,“江与夏不可涉”等。古之夏水即汉水。屈原在《思美人》一篇中有“指嶓冢之西隈兮,与纁黄以为期”。这里的嶓冢,同样是指汉江。嶓冢即嶓冢山,汉水的发源地。
  “楚辞”是战国时代南方楚地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同时也指伟大诗人屈原和后来其他作家用这种诗体写的一些诗,还指把这些诗选辑而成的一部诗集。在《楚辞》中,并非只有屈原才写到汉水,宋玉和王逸同为汉水之滨的宜城人,他们也是《楚辞》的主要作者。宋玉在《楚辞》中有《九辩》和《招魂》二篇。宋玉作为屈原文学的继承人,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变,创作了《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等,成为中国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王逸还是《楚辞章句》的作者。王逸在《楚辞•九思》中写道:“周徘徊兮汉渚,求水神兮灵兮。”第一句写的是屈原流放汉水之滨,第二句写的是求汉水女神显灵。宋玉和王逸继承了屈原“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创作精髓,发扬和光大了楚文化和汉水文化。
  (选自《文化襄阳》,有删改)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被誉为诗源的《诗经》在风、雅、颂三个类别中,都有涉及汉江流域的内容。
  B. 《诗经》中《汉广》和《关雎》两篇描写的场景和抒发的感情是一致的。
  C. 屈原先后被流放汉北和湘江的经历是他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位伟大诗人的直接原因。
  D. 宋玉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变,因此创作了《高唐赋》、《神女赋》等大量的赋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前两段先概述《诗经》和汉水流域的关系,后以《汉广》为例进行了具体论证。
  B. 文章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来论证汉江是《楚辞》的发源地这一说法,使人信服。
  C. 文章在阐述汉江和《诗经》、《楚辞》的渊源时,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D. 文章结尾处集中论述了《楚辞》的其他作者都在屈原创作精神的感召下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中有很多篇目吟诵汉江,这成为认定汉江是《诗经》产生地之一的有力证据。
  B. 两次被流放的经历对屈原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屈原在此间创作出大量优秀诗作。
  C. 如果流放汉江时屈原没有遇到劝慰他的那位渔夫,可能就没有《离骚》等伟大诗篇的诞生。
  D. 汉江孕育了《诗经》和《楚辞》,而《诗经》和《楚辞》反过来又发扬和光大了汉水文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描写的场景和抒发的感情是一致的”错,原文第二段“《汉广》唱道……异曲同工”,“异曲同工”不等于“一致”;
  C项,“直接原因”错,屈原两次被流放的经历只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他的诗歌创作;
  D项,“因此创作了《高唐赋》、《神女赋》等大量的赋作”错,原文最后一段“宋玉作为屈原文学的继承人,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变,创作了《高唐赋》等”,并非因为宋玉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变,才创作了《高唐赋》、《神女赋》等大量的赋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咨询机构IDC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2019年大数据与商业分析解决方案全球市场的整体收益将达到1896.6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12.1%。在2019年-2023年的预测期内,全球大数据市场相关收益将实现13.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并预计总收益于2023年达到3126.7亿美元。
  未来五年,由于政策支持以及多方技术融合,中国大数据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该机构预测,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总体收益将达到96亿美元,2019年-2023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3.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