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8280字。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群”与“众”密切相关,“群”本身就有“众”或“众多”的意思。《国语•周语》讲:“人三为众。”正是由于“群”与“众”相近,所以形成了“群众”组合词,代表“许多人”“众人”。古典文献存在“群众”一词的使用现象。例如,《荀子》:“群众不能移也。”进入20世纪,“群众”与“人民”“大众”等基本同义。
先秦儒家不乏“众”的论说,某种意义上发展了一种“众论”。孔子的“众论”极富特色、涵意深刻,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特有的群众责任观念。在儒家视野中,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则主张爱众。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这其中必然包含着对民众的爱。为此,孔子对弟子提出了孝悌、谨信和泛爱众等责任伦理要求。对于孟子来说,爱众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众同乐”他认为,“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而在“与人乐乐”中“与少乐乐”又不如“与众乐乐”。体现了爱民众的责任担当。
二则强调济众。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仁者能够做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如果广泛地给予人民以好处,又能接济广大的民众,不仅属于仁者,甚至就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孔子这里对仁的诠释,包含着对仁者爱民济众的政治道德要求。
三则倡导得众在教学过程中,孔子不但指明了“仁”为“爱人”和“知”为而且阐明了真正的智慧之人应当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对此樊迟不理解,孔子弟子子夏解释:舜汤之所以拥有天下,就在于注重从人民大众当中选贤任能,使得心存不仁不义心的人远离。“选于众”就是“得众”,就是“尊众”,体现了原始民主精神。
四则提倡容众。与“宽则得众”一脉相承,孔子弟子子张从人际关系角度阐明了“容众”的责任伦理。子张认为,不论一个人可交不可交都应当与之交往,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既赞美善人又同情能力差的人,显然,子张所倡导的是普遍交往准则,追求的是“尊贤容众”的责任美德。
无疑,儒家所彰显的安众、得众、济众、容众等群众责任观,由于缺乏现实经济政治基础而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成分,但它毕竟表达了对广大民众的关爱之情,对民事民疾的同情之感,对民众力量的认同之心,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摘编自涂可国《得众济众——先秦儒家关于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与“众”意义相近,20世纪后,“群众”与“人民”“大众”基本同义。
B.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他向弟子提出了孝悌、谨信和泛爱众等责任伦理要求。
C. 孟子认为爱众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与众同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D. 儒家所彰显的群众责任观,表达了对广大民众的关爱之情,广为古代帝王所提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荀子》中的句子为例证明古典文献存在“群众”一词的使用现象,有、说服力。
B. 文章先阐述“群”与“众”的关系,再引入对儒家视野中为政者群众责任观的论证。
C. 文章采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分析先秦儒家关于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
D.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论证论点,最后指出群众责任观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的“众论”极富特色、涵意深刻,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群众责任观念。
B. 舜、汤注重从人民大众当中选贤任能,注意“得众”,体现了原始的民主精神。
C. 子张觉得不论一个人可交不可交都应当与之交往,表明了子张倡导普遍交往准则。
D. “容众”与“宽则得众”一脉相承,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尊重贤人,又要能容纳众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题中D项,“广受古代帝王提倡”错,于文无据。根据原文“儒家所彰显的安众、得众、济众、容众等群众责任观,由于缺乏现实经济政治基础而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成分,但它毕竟表达了对广大民众的关爱之情,对民事民疾的同情之感,对民众力量的认同之心,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可知,并未提到“广受古代帝王提倡”。
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