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5740字。
上饶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理学和哲学面对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人性是什么?虽然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但弗洛伊德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他说,和日神与酒神的关系一样,生本能与死本能也是对立统一的。对立就是两者的目的与作用截然相反,生本能富有建设性,它的目标就在于不断建立更大的统一体,并极力地维护它们。死本能富于破坏性,目标是取消联结,故而带来毁灭。弗洛伊德关于生与死的本能主要是解释人的动机问题,但我却从中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人的心理具有两面性,生与死、爱与恨、积极与消极、建设性与破坏性等等。这一人性规律也正符合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从这一点再进一步出发,看看儒家与道家的精神,是不是正恰恰契合了一个人心理上的两面性?入世与出世,有为与无为,务实与求虚等等,林语堂先生说,道家与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结合弗洛伊德的生死本能理论,儒道两家就象征着生与死这两种完全相反的力量同时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人生问题最为复杂,儒家主张游方于内,要积极入世去匡俗救弊,回复王道,而道家却主张游方于外,叫人远离尘嚣,保性全真,不以物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让人该何去何从?儒道互补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孔子也有过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有人说,这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结果,所以这些话明显带有道家的意味。但我不赞同这个观点,因为不仅孔子说过这样的话,他的学生曾点也说过类似的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点言志,没有说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却口吐天真烂漫之语,似有不学无术之嫌,而孔子居然还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章句上》)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那么我是否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并非中国文化两千多年来发展的结果,而是人性的使然。因此儒道两家在作为一种学术或思想流派产生之始,甚至在产生之前,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历程。带着这个假设,我们再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治国爱民,与善仁,言善信这些话了。老子并非一味地摒弃仁信,而庄子虽然一直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
如果老庄真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完全弃尘绝世,那就应该像《论语》中提到的那几位隐士一样,如楚狂接舆、长沮、桀溺等,他们连姓名都不留,更勿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两方面,他们与孔孟是一样的。
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人类文明与秩序的前进与发展;老庄关怀着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对人性和社会问题颇为关注,只不过各执一端,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但无论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始终本同末异,殊途同归,儒道互补,彼此依存,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也为无数国人指引了一条最好的人生之路。得意时以儒家为准则,坚守道德良知,维护纲常名教,争做忠臣良将;失意时则以道家为归依,淡泊名利,独善其身,洒脱自在,如行云流水。儒道互补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它是最理想的,也是最现实的。
(摘编自《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儒道互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道两家的思想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B. 儒道互补是人性使然,儒道两家的思想在各自的流派产生之前就已经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C. 孔子问礼于老子之后,接受了一定的道家思想,才有了入世与出世的人生选择。
D. 儒道思想的同源异流,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表现出了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总体呈总分总结构,第二至四段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儒道互补的观点。
B. 文章通过对孔孟和老庄思想的对比,来论证儒道两家思想是相互对立的。
C. 文章综合运用了说理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论据充足,说理严密。
D. 文章第四段用归谬论证法,论证老庄并非完全弃尘绝世,而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曾点的理想,我们可以看出曾点虽是孔子的弟子,内心接受的却是洒脱自由的道家思想。
B. 老庄著书立说,设帐授徒,有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看出老庄在行动上实属儒家学派。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显著地体现了范仲淹身上的儒道互补的思想。
D. 儒道互补为国人指引了一条人生之路,古往今来众多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很好的证明。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C项,“孔子问礼于老子之后……才有了入世与出世的人生选择”分析错误,原文“孔子也有过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有人说,这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结果”,可知只是有些人这样认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已经热起身来,积极准备。历经数年发展演变,如今的“购物狂欢”更趋有条不紊,社会也多了一份从容自信。
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双11”的滚雪球效应愈加显著。背后的社会心态,也历经了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嬗变。“双11”概念初创之时,参与促销的商户仅有20多家,但活动所迸发的火花,却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就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人们在实践中逐步懂得,线上购物节不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样简单,而是一项需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