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2970字。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多人喜欢用“豪放”二字来称述苏轼,并把他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豪放词人,但苏、辛两家的风格实在并不尽同,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人间词话》)虽说二人皆有能“放”的一面,但辛词之“放”乃是一种英雄豪杰、忠义奋发之气,而苏词则是一种天趣独到的超逸旷达之怀。
苏词在用情的态度上具有一种豁然超解的美感,如同天风海雨,飘然而来,倏然而去,刘熙载称之为“悬崖撒手处,无咎莫能追蹑矣”(《艺概》)。但因此也不免使人感到苏轼超脱得太容易,旷达得太轻松了,甚至有人怀疑他俨然具有神仙出世之姿”(《艺概》)。“超乎尘垢之外”,是否就“短于情”或“不及情”呢?近人夏敬观曾把苏词超旷的特色分作两类,一类“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此其上乘”;另一类“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陈无己所谓‘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映庵手批东坡词》)。后者主要指苏轼早期于超旷中流露有一些粗率弊病的词作,这多是由于东坡才气过人,俗话说“才”大“气”粗,所以为词下笔之际,难免有率意之处。而另外一类属于“上乘”的作品,则既有超旷的特质,也不流于粗豪;既有“寄慨无鹚”的当咽怨断之音,又能将这种幽咽的悲慨表现得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因而才不易为一般人所察觉。他的许多写于仕宦失意、流转外地的词,表面看起来,都很潇洒飘逸、超然旷达,然而其中却时而隐现出一种失意、流转之悲。如《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其中隐然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悲慨。再如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数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气象因然高远不凡,结尾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语气也甚为旷达,但事实上却在“公瑾当年”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与自己壮志未酬,被贬黄州而“早生华发”的对比中,蕴含了深痛的悲慨。
苏东坡虽然“以诗为词”,但无论他词中有多少浩气逸怀,有多少豪情壮志,其最好的作品,总有一种曲折曲微的情思。那是将逸怀浩气、豪情壮志与词之“要眇宜修”的特质结合起来的一流之作,是他用世之志意(一流的情感)与超旷之襟袍(一流的智慧)相融会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后世既无此学识志意、更无其性情襟抱的人无论怎样也无法学到的,这是苏词之开拓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最可贵的成就。《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一点近似这类作品,但毕竟开阔飞扬之处多而幽微隐约之处少。
(摘编自叶嘉莹《古诗词课》)
1.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都源于他们的“放”,源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以及天性。
B. 因为苏轼性格上有“放”的一面,所以在写词上就能达到“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的境界。
C. 苏轼的词作表面看起来都很潇洒飘逸、超然旷达,但是不免表达出失意、流转之悲,蕴含着深痛的悲慨。
D. 作者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还不是苏轼的既有幽咽隐约之音,又似“春花散空,不着迹象”的典型之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把辛弃疾与苏轼作对比,阐述出两人词作上的“放”的不同。
B. 文章引用“悬崖撒手处,无咎莫能追蹑矣”来阐明苏词有幽咽的悲慨。
C. 文章运用例证法,论证苏词既超然旷达又有幽咽怨断之音的观点。
D. 文章多处引用历代对苏轼及其作品的评价,说明或论证作者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的诗词不一定只表达一种情感,往往是表达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B. 苏轼早期的词有“才”大“气”粗的弊病,可见诗人的生活与历练影响着作品的质量。
C. 写于被贬黄州期间的《赤壁赋》虽然是散文,但也适用本文的观点——既超然旷达又有幽咽怨断之音。
D. 由苏轼的作品可见,用世之志意与超旷之襟袍是能产生一流的作品的关键,因此作者认为后世没人能及苏轼的水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都源于他们的‘放’,源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以及天性”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是“虽说二人皆有能‘放’的一面,但辛词之‘放’乃是一种英雄豪杰、忠义奋发之气,而苏词则是一种天趣独到的超逸旷达之怀。”
B项,“因为苏轼性格上有‘放’的一面”错误,原文“一类‘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此其上乘’”,强加因果。
D项,“作者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还不是苏轼的既有幽咽隐约之音”错误,原文第二段论述可知《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苏轼的既有幽咽隐约之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实现了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