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3740字。

  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押题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该文章选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文章第一段通过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内容提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的基本观点。接着第二段指出造成诗与词的差别和不同是有多种原因的,并在第三、四两段从形式的角度进行论证,指出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的不同都会造成诗与词在形式上的差别。最后两段则使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对乐府诗与词的异同进行论述。整体的理解难度适合高三考生的理解和分析水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一般来说,一个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有的人要说,不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选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般情况下,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词能表达的,也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B.诗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则有余味,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C.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巨大差别,除了写作时的各种原因,主要还是二者形式不同所致。
  D.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们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一般情况下”扩大范围,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不是“一般情况下”,而是“有的时候”“有时”;C.“主要还是二者形式不同所致”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首句可知,原因有多种,原文并没有说“形式”是“主要”原因,只是“先说形式上的原因”;D.以偏概全,“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只是杜诗内容博大、质朴在形式方面的原因,此外还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等方面的原因。第二段“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故选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接着着重从形式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就乐府诗与词的异同作了辨析。
  B.文中引用缪钺先生《诗词散论•论词》中的话,旨在证明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说的正确性。
  C.文中论述诗与词的形式差别时,主要侧重于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的不同。
  D.在论述诗与词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别以及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句式是整齐的,隔句押韵,停顿节奏较固定;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停顿节奏更富于变化。
  B.读杜甫的《春望》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句时,前者是二三或二二一的节奏,后者是一四或三二的节奏。
  C.一般来说,一首词读起来较轻快流利,说明单式句较多;读起来较曲折、委婉、含蓄,说明双式句较多。
  D.乐府诗是完全自由的,而词是完全不自由的,因为前者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而后者是先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材料一:
  1949年11月,在美国提议下,一个对新中国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在巴黎秘密成立;1951年,美国又操控联合国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提案。为了打破封锁、发展对外贸易、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新中国决定在近临港澳、有着悠久对外贸易历史的广州创办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