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920字。

  2019-2020学年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该是不为过分的。
  但是如果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箝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将出现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是一大学问,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势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
  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更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
  (节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强韧,历经磨难而未衰亡,但多重因素导致近代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危机,非大力弘扬不可。
  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社会、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的价值观。这个基础变了,这种文化就难以存在下去。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在农业社会没有什么问题。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通信技术发达、交通便利,“父母在”为什么不能远游?时移世易,当社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后,在原来特定时空条件下产生的文化,确实会面临适用的问题。
  如果儒教真是宗教,或许不会传承问题。任何宗教都有神,有宗教仪式,被笃信。但儒教不是宗教,现在就遇到了挑战。宗教的信仰是不需要问为什么,只要宗教本身不发生变化,就还能够起作用。但是,儒家的学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宗教,所以是可以被质疑,可以讨论为什么,可以改变的,影响力有限。
  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更严重的挑战。传教士把当时更先进的文化、科学传播过来。随着工业的发达,逐步有了报纸、电报、电话和新式出版物,有了西式学校。西方文化从中国沿海逐步传播到内地,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到中国的。外来文化和新文化的全面冲击,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赖以存在的基础。
  与西方人不一样,中国人从来都不愿意主动传播自己的文化,最开放的唐朝人也是如此。当西方通过大量出版物传播知识、文化的时候,中国还长期没有报纸、没有杂志,没有好的发行手段;当西方的文化通过电影、广播在传播的时候,中国的很多地方还没有这些手段。所以,等到新文化进来的时候,传统文化越来越衰弱。到了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用原来的方式已经没有办法传播,很多处于断绝的状态。
  (摘编自葛剑雄《对待传统文化,要分清传和承》,《解放日报》,2018年10月23日)
  材料三:
  近年来,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IP(文化知识产权)也成为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目前,海外超级英雄IP发展如火如荼,比如美国漫画塑造了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诸多著名超级英雄形象。这些主角既有超现实的能力设定,又有“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因而深入人心。伴随着文艺作品的海外传播,这些超级英雄IP,不仅成为相关国家文化产业经济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他们传播价值理念的重要载体。云南作协主席范稳指出,“在各种文化IP中,英雄人物的IP最能够跨越国家、民族和文化的鸿沟,被全球消费者所认可”。
  一直以来,国际文化市场上关于中国文化输出的印象更多的是“功夫”“熊猫”等标签,中国却没能创造出代表着中国形象和精神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超级英雄形象。全国政协委员潘凯雄说:“中华民族这么一个几千年历史文化一直存续下来的民族,我们的文化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是延绵不绝的。同时某些点已经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说美国人也做花木兰。”早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资源,挖掘出颇多中国英雄形象,如美猴王、哪吒等,还创造出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形象。近年来,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挖中国故事的共鸣点,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的精品国漫不断涌现,不论是《哪吒》,还是《白蛇•缘起》,抑或是近些年进入国漫市场的故宫文化,这些以中国故事为内核的国漫其实是具备开发中国的超级英雄的基础的。
  (摘编自牛梦笛《如何盘活优秀传统文化IP》,《光明日报》,2020年6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每个民族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是民族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因此称为宝贵财富。
  B.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会造成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是社会前进中应丢弃的包袱。
  C.对于传统,一味求新或一味守旧都是不合适的。人类应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了解掌握传统的财富、包袱共生的属性。
  D.传统会随人们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丢弃旧的,形成新的。传统前进的进程也许会暂时受阻,但趋势不变。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的通信和交通发达多了,游子与父母与联络方便快捷,所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规定未必适用了。
  B.当西方通过大量出版物、电影、广播传播知识、文化的时候,中国还长期没有这些手段,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衰弱。
  C.如果中国动漫中的英雄形象既有超现实的能力设定,又有“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其动漫作品一定会被全球消费者所认可。
  D.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挖中国故事的共鸣点,我国已经开发出美猴王、哪吒、白蛇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超级英雄。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三国演义》等经典小说的资源,例如义讨董卓、孟德献刀、借头王垕、望梅止渴等情节,塑造出一位义勇智慧的超级英雄形象。
  B.美国迪士尼借用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元素制作《花木兰》,传播西方价值观,影片叫好又叫座。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经验,讲好中国超级英雄故事。
  C.我国超级英雄IP,外在表达形式上要注重创新,紧紧把握新时代新特点,紧跟全球消费者的接受方式,但内核要坚持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D.我们要善于寻找科技元素与传统文化、中国精神结合的有效方式,推出更多有超现实的能力设定、有科幻色彩的超级英雄形象。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导致近代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危机的因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雷雨》(节选)
  曹禺
  (仆人下。朴园点着一根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
  周朴园  (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  嗯。
  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  (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