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2730字。
宝安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调研测试卷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考生号中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12小题,51分)
1.根据原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春夏的美景。
(5)《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答案】 (1). 安得广厦千万间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吾尝跂而望矣 (4).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 怀旧空吟闻笛赋 (6). 到乡翻似烂柯人 (7). 野芳发而幽香 (8). 佳木秀而繁阴 (9).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10).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厦”“庇”“跂”“博”“赋”“柯”“幽”“阴”“厚”“也”。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秀道中①,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诗人梦中醒来,感受到了雨水带来的清凉。
B. 颔联化用杜甫诗,表现出诗人心系百姓,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可贵精神。
C. 颈联“千里稻花”与“五更桐叶”表现出诗人喜悦和担忧并存的心情。
D. 本诗语言明快晓畅,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其特点与唐朝白居易诗相似。
3. 诗人的情感集中在“喜”字上,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简要分析。
4.对这首宋词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 上阕以一个问句开始,写出满眼只能见北固楼风光,却无处可望神州的痛苦。
B. “悠悠”运用叠词,不仅暗示时间之久,而且传达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C. 下阕用典,认为只有曹操、刘备能和自己相匹敌,透露豪迈自信的英雄情怀。
D. 结尾借用曹操的话慨叹自己的儿子比不上孙仲谋,流露出对后继无人的伤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