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0720字。

  铜陵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的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己任的文艺创作,既是时代的视窗,又是精神的花朵,并由此而铸就其“新”的禀赋与“美”的特质。这就使任何内容与形式的文艺创作,都必须以独具的魅力和特殊的方式传递出一种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以使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可观瞻生活的胜景,又可实现认知的提升;既能获取艺术的欣悦,又能采撷思想的果实;既会驱散心灵的空虚,又会增强进取的信心。
  文艺作品所充盈和辐散出来的向上、向前的力量,其最大的聚焦点就是真善美,而真善美在意识层次和社会层面,则属于道德范畴。虽然各种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文本与辞章、形象和故事永远都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并由此形成了文艺创作的道德决定论。诚然,文艺作品中的道德传递确实不像社会伦理学那样富于思辨力和逻辑性,但这只是存在方式的不同。
  事实上,自从《诗经》《离骚》开启了文艺创作的先河之后,道德含蕴与道德评判就一直是文艺的主体形态和至高绳墨。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被广泛接受和认同,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甚至被奉为经典,正是隐匿于其中的道德内曜所致。孔子所作的《春秋》,之所以能让乱臣贼子闻而生“惧”,便是因为书中融贯了强大的道德力量;鲁迅的小说,看似在讲故事、写人物,但力透纸背的文字无一不是鲜明而强烈的社会道德评判。
  这并不是个例,而是一道铁律。任何文艺创作都必须恪守和遵从。否则,只玩形式、玩技巧,忽视作品的精神品位与道德内涵,注定是难成正果的。文艺的天性和天职从来就是发现美和创造美,就是弘扬良知与布达道义,就是宣示真理和传播文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文艺始终以创造文明和弘扬道德为己任,并以优美的形式和诗性的表达忠实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足迹,使我们得以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并为此而由衷地将之称为“经典”与“史诗”,永远地将之定格为思想的圭臬和道德的范式。
  在文艺创作中,真善美是道德的最大极和文明的最高值。创作主体只要在创作实践中抓住了这个关节点,并加以艺术化、审美化的实施与表达,就一定会创作出社会认可、受众认同的优秀作品。做到这一切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必备条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切,则是须经过多方砥砺和艰苦磨炼的。除了艺术技巧方面的艰苦磨炼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思想、精神、道德上的不断淬冶与提升。处于改革时代与发展大湖中的艺术家们,更应当源源不断地用精品佳作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点亮人生、纯化生活、助推发展。
  (摘编自艾斐《发掘和表现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使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切文艺创作都应该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己任,并向大众传递一种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B. 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构成要素都是相同的,这是文艺创作的道德决定论形成的基础。
  C. 由于存在方式不同,文艺作品中的道德传递与社会伦理学相比,缺少思辨性和逻辑性。
  D. 创作者只要在创作实践中抓住“真善美”这一关节点,就能创作出社会认可、受众认同的优秀作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3段举孔子《春秋》为例,意在证明优秀的文艺作品离不开蕴含其中的道德力量。
  B. 文章综合使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C. 文章在论证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道德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强化了中心论点。
  D.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文章由主到次、逐步深入地展开论述,最后落足于对当代艺术家的呼吁上。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知迎合世俗,缺少道德内涵的文艺作品,背离了文艺创作的轨道,难以赢得市场。
  B. 孟郊的诗歌《游子吟》因生动讴歌了伟大的母爱而流传千年,这与文中的观点相通。
  C. 从最早的文艺作品《诗经》《离骚》开始,文艺创作都围绕着道德含蕴与道德评判进行。
  D. 创作蕴含真善美的艺术精品,对创作者的创作技巧和思想、道德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结合原文第一自然段语句“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己任的文艺创作”和“都必须以独具的魅力和特殊的方式传递出一种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可知,理解正确。
  B项,“但其构成要素都是相同的”说法有误。原文中说“虽然各种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文本与辞章、形象和故事永远都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可知,选项曲解文意。
  C项,说法有误。原文中说“文艺作品中的道德传递确实不像社会伦理学那样富于思辨力和逻辑性,但这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部分青少年好逸恶劳,劳动价值观扭曲,并存在以下现象。
  现象一: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尊重劳动和普通劳动者。受社会不良风气及家庭教育的影响,一些孩子从小形成了“劳动分贵贱”的错误价值观。现在的不少孩子之所以想当老板、明星及像巴菲特一样的股神等,是因为这些人“又光鲜又亮丽又多金”。“谁都渴望有一份不脏不累还挣钱多的职业。”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
  现象二:小皇帝、小公主层出不穷,“老儿童”“巨婴”越来越常见。南方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