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140字。

  武昌区2020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最先注意到了“亚细亚的”这一概念。他认为马克思所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几个时代”,其中的“亚细亚的”,指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类型,与西方的“古代的”“封建的”类型并存。但与此不同,1938年斯大林明确指出:“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源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该观点成为了官方的权威话语。在这种划分中,马克思的“亚细亚的”被去掉了,东方与西方被合为一谈。
  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证承接于苏联。由于相关著作翻译的不足,人们无法全面了解马克思的看法。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使得许多人都相信“五阶段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一定要在“五阶段”的概念序列中解释东方社会;中国若没有经过西方式的前四步而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有所“缺陷”,甚至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此,中国早期关于东方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主流理解,是在斯大林思路的延长线上进行的。如郭沫若在1936年说,“亚细亚的”是奴隶制以前的原始阶段。他把“亚细亚的”作为最初的形态,放在了人类社会单线发展的链条上。胡秋原则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就是东方封建社会。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与“五阶段论”头三段对位解释的思路与观点,长期以来都是学界的主流。其中的争论,大多围绕“亚细亚的”到底属于哪个阶段而展开,本质上都没有跳出“五阶段”的固定思路。
  直到1990年后,随着中国改革的实践、马克思译著的面世,和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相关讨论终于摆脱了此前的束缚。阅读《经济学手稿》,结合史实便可发现,马克思的“亚细亚的”社会,不符合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的严格定义:它存在阶级划分,因而不原始;奴隶数量少且不主要从事生产,因而非奴隶制;建立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因而不封建。我们终于得以澄清了一个观念:“亚细亚的”是马克思针对资产阶级社会之前的东方国家,专门提出的一个与西方社会发展诸类型并列共存的概念。“亚细亚的”或“亚细亚生产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形态,就含有对社会性质、类型的判断,不必也不能再用“原始社会”等概念对位解释。
  我国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探讨,不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东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时代局限,以往的论争者对“东方学”的理论自觉不足,未能从东方社会理论的层面理解马克思的论述。东方学的特点,是将世界分析为“东方—西方”二元,从而意识到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对服。否则就只能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无差别的、抽象的“人类社会”共同演进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现在,我们以“东方学”检视这段历史,将能启发今后我国如何调整研究思路,从人类社会“共通规律”论转向马克思“亚细亚的”特色论,去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亚细亚”的、东方的特性,并以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为中心,实事求是地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
  (摘编自王向远《中国理论东方学与“亚细亚生产方式”七十年定位定性之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亚细亚的”概念阐释与90年后我国澄清的观念相近。
  B. 郭沫若与胡秋原的观点是片面的,辩证地综合二者,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C. 有了完整而严谨的翻译著作,我国学者就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D. 从“共通规律”论转向“亚细亚”特色论,证明人类社会不存在共通规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完成了一次严谨的驳论,无论在逻辑上还是时间线上都是顺次层进的。
  B. 文章论据简洁多样,既有外国人物的不同观点,也有我国学界的代表声音。
  C. 文章观点前后照应,比如后文对“亚细亚的”观点的澄清在首段便有铺垫。
  D. 文章末段的意图在于总结全文论证所得到的观点,并对其加以确认和强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斯大林 权威观念催生了郭沫若等学者的错误认识,使得我国对马克思“亚细亚的”这一概念的认识走了不少弯路。
  B. 根据马克思对“亚细亚的"这+概念的阐释可以推断出“亚细亚的”是列于“五阶段”之外的第六种社会形态。
  C. 钱理群、朱庆之提倡治学要直面原始文献,“老老实实读原典”。其合理性在本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也有所体现。
  D. 中国作为东方国家,若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便应吸取苏联和本国的历史教训,培养“东方学”的理论自觉。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辩证地综合二者,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错误,根据原文郭沫若与胡秋原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即使将其辩证地综合理解也无法得出科学的认识。
  C项,“有了完整而严谨的翻译著作,我国学者就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错误,对“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条件理解片面,原文“直到1990年后,随着中国改革的实践、马克思译著的面世,和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相关讨论终于摆脱了此前的束缚”。
  D项,“……证明人类社会不存在共通规律”错误,原文并未全然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目前共通规律的存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础设施,由密码学、分布式通讯、分布式计算等组成,并不是全新技术。”百度金融区块链负责人李丰说。区块链用集成算法和技术的信任来建立机制,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中心节点的信息验证模式.基于这种特性,人们可以构建在没有中介辅助下多个参与方之间的资产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