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30字。
厦门市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速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4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事”作为与“事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通常认为是由时间的延续与事件的因果联系构成的。“一个骑车的人被汽车压死了”,这并不是故事,而是单一事件。如果改成“一个骑车的人被汽车压死了,他的妻子因悲痛而自杀”,这就形成了故事。骑车人的死与其妻子的死之间存在着时间的延续,同时又包含了因果联系:一件事因另一件事而发生。
时间延续与因果联系构成了传统小说线性、历时性的稳定结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到了现代小说家那里,他们开始质疑构成故事的这两大特性。
首先,当现代小说家企图再现现实或描述个人与存在的关系时,他们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往往是单一的,平淡的,偶然的,甚至是无意义的。在日常生活中,同一时间点上会发生无数的事件,一个人同时会有触觉、视觉、味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在人的意识中,这些现象纵横交错,重叠杂乱,大多没有内在联系。而传统小说的故事往往依赖于戏剧性的冲突与巧合,这与现实生活成存在的自身逻辑并不相符。其次,当现代小说家试图与读者合作共谋来实现作品价值时,他们发现读者阅读传统小说时往往是被动的,没有质询追问,更没有积极的合作、介入、创造。尽管传统小说中的故事也能满足部分读者的趣味,但相对稳定的故事结构渐渐会给阅读带来思维的情性和定势,从而减弱甚至取消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基于上述原因,现代小说家开始对故事的内在结构进行沉思。沉思的结果之一便是对故事进行“拆解”与“重组”。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拆分,并用他们独特的艺术技巧将其重新组合。例如,“目击者提供证据体”的小说通过杀人案的多个“目击者”提供大量的证据组织成篇。故事的重复叙述既符合事实,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同时呈现出一种共时性。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就借用了这种叙述方式。再如,“意识流小说”作为对个人心理的一种模仿,则完全打破故事的时空,在意识的非逻辑性中展示人对现实的感受。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便采用了这种叙述方式。
总的来说,现代小说讲述故事的方式比较复杂,但它们之间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即线性的、历时性的故事结构为全景式的、共时性的故事结构所取代。现代小说对故事中“时间延续”的破坏和对“因果联系”的消解并不只是形式上的革新,这与他们试图表达生活真实的愿望是相一致的。过去、现在、未来混为一体,主客观相结合,虚实相生,灵活跳动,丰富多彩,制造出特殊的美学效果,艺术气息愈加浓厚。同时,一种新鲜的故事结构呈现在读者面前,极大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也调动了他们还原故事线性的积极心理,增加了读者参与再创作的可能性,丰富了读者的审美体脸。
(摘编自格非《小说叙事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骑车的人被汽车压死了,然后他的妻子也死了”,就足以构成一个故事。
B. 现代小说家对生活逻辑的认识,很可能影响了他们对小说故事结构的思考。
C. 传统小说相对稳定的故事结构会给阅读带来思维定势,削弱读者阅读的主动性。
D. 现代小说以全景式、共时性的故事结构取代了传统小说线性、历时性的结构。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半张纸》通过记录电话的纸片和人物的思绪,将人生变迁的喜乐悲愁穿结在一起。
B. 《炮兽》中炮队队长没有旋好螺丝帽、堵好滑轮,这和大炮的滑脱之间构成了巧合。
C. 《墙上的斑点》作为对个人心理的一种模仿,不再遵循线性、历时性的叙述结构。
D. 《丹柯》围绕丹柯和族人的矛盾展开故事,一波三折,凸显小说主题的悲剧意味。
3.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故事往往有冲突,如《桥边的老人》中我的“劝离”和老人的“不动”形成强烈冲突,富有戏剧性。
B. 小说的线性、历时性结构也可表现为经过多次摇摆将故事推向高潮的形式,如《清兵卫与葫芦》就是如此。
C. 小说为获得线性结构力量,常常故意“延迟”小说进展,如《牲畜林》中朱阿每当准备射击时都会被阻止。
D. 小说家可以虚构来表现个人与存在的关系,如《骑桶者》通过骑桶讨煤的故事展现了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A项,“‘一个骑车的人被汽车压死了,然后他的妻子也死了’,就足以构成一个故事”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如果改成‘一个骑车的人被汽车压死了,他的妻子因悲痛而自杀’,这就形成了故事”。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二)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井一心
①我看老井,老井也看我。
②老井有些深,暗黑的井底,平静的水面,漂浮的黄叶,潮湿的井壁,苍绿的蕨草和苔藓,散发着久远的时光的味道。老井幽幽地看着我,像透视岁月沧桑后的老者,目光深遽而清冷。
③我喊老井,老井也喊我。
④我伏在井口,拖着长长的声音往下喊。尖厉的声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