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530字。

  2019-2020学年普通高中高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祝考试顺利★
  本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语是民间的历史记忆。尽管三言两语,可内容丰富,是浓缩的历史精华片断。“三请诸葛亮”“三顾茅庐”记述的是三国时代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通过民众阅读《三国演义》等小说渐次世俗化,经过民众“添油加醋”式的加工清理,点化成了不一定与历史真实完全相符的历史记忆。又比如“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你去查正史《三国志》,没有这种说法。你去查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没有这种说法。它的出典何在?这就是民众凭借历史记忆进行的再创作,它最初一定是流行于民众口耳的口头文学,后来才被小说家写进《孽海花》第二十九回中的。“无巧不成书”“说到曹操,曹操就到”等大量的成语都出自这样的民间历史记忆。
  成语中寄寓着民众的憎爱情感。现在我们常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表达对那些爱做小动作、自作聪明、实则蠢笨的家伙的复视和愤恨情结。这个成语中的“路人”就是指百姓。有些人好要小花招,可是,这些小花招连“路人”都骗不了,瞒不过,你还想怎样?不要看“路人”地位低微,但他们有智慧,能识破自以为聪明的人的“司马昭之心”。
  成语是大众的借鉴标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很多成语,就是一面镜子,足以引以为镜。“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说的就是殷要以夏的覆亡为镜,周要以殷亡为镜。成语让更多的人拿起历史这面镜子,照一照“古往”,也照一照“今来”;照一照自我,也照照他人和社会。
  成语中既然有历史记忆、憎爱情感、借鉴标尺,那么,如果我们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成语编排和串连起来,那岂不就是一部鲜活而富于民众气息的“中国通史”吗?我们读着、写着、想着,产生了一种感悟:民众口口相传的中国成语中,竟然蕴含着一部中国通史。于是,多年前,我们就开始酝酿撰写《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在《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一书的具体编写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打破王朝体系。王朝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可以说,它是历史的一种时空框架,把王朝体系打破了,历史的时空概念就模糊了,整部历史就会乱成一锅粥。我们是用王朝体系去框架成语,从而使成语更富有时空感。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注重成语的语源发掘及该成语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的介绍。比如,“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一成语,那是武王克殷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来的,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当时的确需要和平。注重成语的历史真实性。每引述一句成语,或考之于典籍,或引之于神话,或征之于考古材料,决不随意虚构,这是历史的严肃性要求我们的。我们还将同一历史阶段的同类成语加以归并,从而告诉读者这个王朝的特色或特质。比如周代有这样一些成语:“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礼尚往来”“礼贤下士”“礼让为国”“礼不下庶人”等。把这些成语编排在同一章节中,目的是还原周代这样一种历史现场:周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注重会“以礼治国”的时期。我们希望每个历史时期都用成语绘画出有特色的历史拼图来。
  (摘编自郭志坤、陈雪良《一部别具一格的中国通史》,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日第09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语作为民间的历史记忆,是一种不一定与历史真实完全相符的历史记忆。
  B.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不出自《三国志》,而出自《三国演义》《孽海花》。
  C.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引用成语,都要借助典籍进行科学考证,决无随意虚构。
  D. 通过相关成语“礼尚往来”礼贤下土”等可见中国古代“以礼治国”的传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讨论“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何处出典,意在阐释成语是民间的历史记忆。
  B. 文章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一名言,足以证明成语是大众的借鉴标尺。
  C. 文章先阐释成语的特殊价值,目的是凸显成语中有带民众气息的历史信息。
  D. 文章用背景分析方法,建立成语与历史的关系,从而突出书评对象的成书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成语是民间的历史记忆,那是因为成语是民众凭借历史记忆进行的再创作。
  B. 在作者看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能典型说明成语中有民众憎爱情感。
  C. 很多成语就是一面镜子,这与成语中富有的历史信息有密切的关系。
  D. 王朝体系是历史 时空框架,但《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却没有完全受其局限。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
  题中B 项,“出自《三国演义》”错,根据原文“你去查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没有这种说法”可知,并不出自《三国演义》;
  C 项,“都要借助典籍进行科学考证”错,根据原文“每引述一句成语,或考之于典籍,或引之于神话,或征之于考古材料,决不随意虚构,这是历史的严肃性要求我们的”可知,不都是借助典籍考证的,还有神话、考古材料;
  D 项,“中国古代‘以礼治国’的传统”错,根据原文“‘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礼尚往来’‘礼贤下士’‘礼让为国’‘礼不下庶人’等。把这些成语编排在同一章节中,目的是还原周代这样一种历史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据了解,“兰州启航——大学生创业扶持行动”每年资助 40??6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采用“资金+政策+培训+指导+服务+平台”六位一体的系列化扶持,实施以来共投入资金700万元,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140个,带动就业1524人。第四期“兰州启航——大学生创业扶持行动”于2019年7月26日开启报名通道,计划投入300万元,扶持6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带动就业300人以上。兰州市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行动每年对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