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550字。
导学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欣赏小说的语言,体会小说语言的讽刺性。
3.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因素,深入挖掘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学法指导
1. 把握小说文体要素的特征,学会从具体要素出发鉴赏小说。
2.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小说在语言之下所表达的深层主题。
3.知人论世,结合时代背景,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联系社会,挖掘小说的深层意义。
三、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ē)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作家,剧作家。契诃夫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19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契诃夫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904年7月15日,契诃夫在巴登维勒逝世。
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之一,杰出的剧作家,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主要作品:早期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苦恼》等。后期转向戏剧创作,如《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2.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898年,当时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农奴制已被废除,但其残余仍顽固地存在,加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新形式的剥削,广大人民群众陷人困苦的境地。
此时,反动的沙皇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暴虐统治。当时的俄国,警探密布,禁止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用监狱和流放的手段对付进步作家,封闭进步刊物。
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贵族、官僚、地主、资本家和反动的知识分子极力维护旧秩序,告密、陷害之风盛行。一些小市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退缩、消沉、随波逐流,有的甚至堕落成为沙皇的警察和密探。他们害怕和压制一切新生事物,形成了一股保守势力,适应了沙皇反动统治的需要,成为暴虐政治的大锁链中的一环,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一员。
3.文题解读
文章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短语,中心语是“人”,修饰中心语的有“装”“套子”。文章题目新颖,能在如下三个方面吸引读者。修饰语“装”引发读者思考:谁装谁?修饰语“套子”引发读者思考:生活中的套子还是思想上的套子?中心语“人”引发读者思考: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题目最大程度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整体感知(一)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祈祷(qí dǎo)
..辖制(xiá).
战战兢兢(jīng) .撮合(cuō)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