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8130字。
2006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一、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8分)
说“三”
沈致远
“三”这个数字很奇妙,值得一说。
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先哲名言常在脑海中萦回。一天早晨刚醒来,睡眼朦胧,忽发奇想:“老子为何止于三?”乍看,这是钻牛角尖,但如能锲而不舍,牛角尖有时也会钻通。
道乃宇宙之本源。道是抽象的,万物是具体的,老子所言是从本源演化成万物之哲理。“道生一”:一代表单体,虽然已从抽象过渡到具体,但孤零零的一个单体无依无靠,“一生二”:二代表双体,双体之间就产生了关系;如构成双体的两个单体不尽相同,就形成一对矛盾。关系有了,矛盾也出来了,为何不止于此?这里就显示出老子高明之处,他意识到这还不足以产生宇宙万物。于是有“二生三”,三代表甲、乙、丙三体,可以构成甲-乙,乙-丙,丙-甲三对矛盾,这三者又可以产生矛盾之间的关系,如甲-乙与乙-丙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如甲-乙与乙-丙那样矛盾与单体之间的关系。所以,三的引入形成了更复杂的 关系,足以衍生万物,故止于三。
至此,明眼人已看出,止于三其实是突出二,二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可将二所代表的双体视为矛盾概念之萌芽,由此引入矛盾别具一格,这种矛盾并非注定都是对抗性的。老子寥寥十三字竟有如此丰富深刻的内涵,不愧为东方哲学之鼻祖。
老子继上述原文之后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后人张尔岐注释:“一谓气,二谓阴与阳,三谓阴与阳会和之气,即所谓冲气也”。可见,突出在阴与阳,这可能是古人从生物有性生殖悟出之哲理将二具体化为阴与阳,二生三即顺理成章。
以上是抽象的哲理,下面说说具体的三。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集谋略权术之大成,就是因为背景是吴、蜀、魏三国,瑜、亮及阿瞒才能纵横捭阖各显奇谋,三国历史才显得波澜壮阔跌宕多姿,否则,如果只有两国,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世奸雄”早将对手并吞,就没戏了;如果只有一国,阿瞒再怎么雄才大略,也只落得个“治世能臣”。
“产生《孙子兵法》的战国时代可不只三国呀,这怎么理解呢?”别忘了还有“三生万物”!哲理的特点是高度概括:不论多么复杂的系统,都可以分解为许多单元和矛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换言之,止于三足以概括,再多即类画蛇添足,为智者所不取。
在自然界,三也是很奇妙的数。
鼎足而三,鼎有三只脚才能站稳。如截去一只,就会倾倒,这是力学中的稳定原理。
“方桌为什么有四只脚?”问得好!借此机会,我们可以学到一点力学知识。假定方桌是由不能伸缩变形的材料做成的刚体,由于其四脚的长度不会绝对相等,在平坦的刚体地面上只有三只脚真正着地,另一只脚是悬空的。日常经验中,摇晃的方桌需要加垫脚才能稳定,就是这个缘故。
“我的方桌未加垫脚也不摇晃,为什么?”好极了!我相信你说的是实话,那是因为实际的桌子和地面都不是刚体,如桌子四只脚的长度相差无几,在桌子自身重量的压力下,由于材料变形而使四只脚都着地。你看!一个平淡的日常生活经验,经过分析,就学到了物体的稳定条件以及材料受力变形所起的作用。可见只要用心肯钻,到处有学问。
“为什么三脚结构是稳定的?”回答:因为空间是三维的。
“为什么空间是三维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足以难倒科学家。我们所在的空间有左右、前后、上下三个维度,这是众所周知的经验事实。至于为什么如此,就不那么简单了。从事物理学前沿探索性研究的科学家从理论上推出,物理空间可能有九维或十维,但他们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我们所在的空间是三维的。
据我所知,目前尚无科学家能回答“为什么空间是三维的”。恕我狂言:此问题得到回答之日,即为物理学大突破之时。谓汝不信,且拭目以待。
由此可见,提倡“打破砂锅纹(问)到底”,一直问到回答不出来为止,不仅能从中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启发思维。学问!学问!始于学,贵在问。科学就是在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中发展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与中子皆由三个夸克所构成,这不就是老子‘三生万物’之机制吗?”且住!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于1963年提出夸克说,是基本粒子理论的重大突破,质子与中子的夸克构成中确实出现“三”这个奇妙的数。这些都是事实。但老子再聪明也不可能预见两千多年后的科学发展,他是从哲学意义上提出“三生万物”。我认为。对于传统哲学主要应从思想和方法上继承,切忌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以今人之知妄度古人之意,肯定会闹笑话。
回到本题----三:“三思后行”、“三缄其口”、“三生有幸”、“举一反三”、“事不过三”、“三纲五常”、“孟母三迁”、“三顾茅庐”、“狡兔三窟”、“一问三不知”、“一而再,再而三”、“一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所有这些都对“三”情有独钟,但比起老子“止于三”的哲学创见来,皆相形见绌。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理内涵是 (2分)
2、最后一段,引用了大量的“三”字句,请根据提示的内容,将它们的出处填入下表:(3分)
出 处引用文句
“一日三省吾身”
“狡兔三窟”
“一而再,再而三”
3、从全文看,老子的“止于三”的哲学创见,其意义有二,一是
,二是
。(4分)
4、以下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 构成双体的两个单体不尽相同,就形成一对矛盾,但还不足以产生宇宙万物。
B 三的引入使双体构成的矛盾关系更趋复杂,足以衍生万物。
C 古人将二具体化为阴和阳,显然是从生物有性生殖中悟出的哲理。
D 为什么空间是三维的?这至今仍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
E 原子核中的质子与中子都是由三个夸克所构成,这个事实与老子“三生万物”的预言完全吻合。
5、本文作者的主要主张是
。全文从 和 两方面展开论证。(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18分)
耳的诉求
刘心武
(1)建筑既以人为本,则应使人的眼、耳、鼻、身心全方位地获得享受。
(2)我家附近有个鄂味餐馆,黄豆焖猪蹄、老干妈烤鱼串等菜式都很可口,价格也平易,我常在那里与亲朋小聚。那里面一楼到三楼的厅堂,总是宾客盈座,厅堂装潢得不错,菜上得快,服务也好,就是有一样:在舌苔获得快感的同时,耳朵却饱受折磨 ——似乎全堂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