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2800字。
2020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I.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团圆”既是一种审美趣味也是一种戏曲结构,已成为戏曲创作与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历经教百年而成为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重要表征。但是,这样的“团圆之趣”近代以来却遭到了猛烈抨击。先有鲁迅的“这是国民性的问题”的论断,他说“因为中国人的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必至于如此:概人生现实的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但不愿意说出来……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的缺陷,便要使读者感觉不快”。后又有胡适反复强调“团圆的小说戏剧,只是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文学,不能引人反省”。尽管他们说的是小说,但亦适用于戏曲。
“大团圆”的戏曲结构与内容果真如胡适所言是中国人“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原因吗?事实上,鲁迅的话中就有端倪。如果我们不把“国民性”等同于“国民劣根性”,而是把“国民性”理解为国民性格的话,那么恰可以说明这种“大团圆”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意识正是受到了“国民性”的制约,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首先,“大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靠天吃饭、关注四季轮回的农耕文化形成的循环发展理念,使中国人不仅用周而复始的“圆”来解释自然变化的现象,而且引申为社会与人生的变迁发展。因此,戏曲的“大团圆”程式,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与宇宙人生的“圆”相协调,以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让不完美的人生借戏曲得到慰藉。其次,“大因圆”是儒家“中和”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和”表达的是和谐、均衡有序的美学思想,《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馬。”显然,在儒家眼里,“中和”才是人和万物存在的状态。在这里,事物对立面之间不再是冲突而应该是和谐的。这种“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使中国戏曲走上了与西方戏曲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即不以宣泄悲愁为目的;而首重团圆之趣。再者,“大团圆”是审美伦理道德化观念投照于戏曲结尾的必然结果。中国戏曲历来就与儒家的伦理道德教化紧密联系。戏曲要表现的是世态人情,这必然给戏曲打下深深的道德印记。孔子提出仁要尽善、乐要尽美的理念。仁属道德范畴,乐属艺术范畴,仁乐统一,就是道德与艺术的统一。中国戏曲之所以“贵浅显”,目的就是能把道德伦理寓于戏中,让妇孺皆能看懂并受教,从而实现艺术与道德教化的完美统一。古人认为善恶应各得其所,因此在戏曲中宣扬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必然成为戏曲的旨归,这一诉求直接外显为戏曲的“大团圆”结局。
戏曲产生并长期流传于民间,从一定意义上说,观众的审美心理也制约着戏曲的创作与演出。所以“大团圆”不仅是创作者遵循中华美学精神的结果,更是观众选择的结果。虽然当下我们应有更丰富的戏曲结构,给观众更多元的选择,但“大团圆”这种深切反映民族心理与民族风貌、真切表现人民和谐朴素的愿望追求、体现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彰显和谐之美、促进中华民族精神完善的艺术处理与表达方式,不能因所谓的“俗套”“简单”而遭抛弃,我们应该把这精神内核传承下来,并以“旧瓶装新洒”的方式进行弘扬。
(摘编自沈勇《重释“大团圆”与“一桌二椅”:中国戏曲美学再认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对人生现实的缺陷普遍缺乏认识,对于戏曲里所叙述的人生缺陷,颇感不快。
B. 对的“大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可以之弥补人生的不足。
C. “‘中和’才是人和万物存在的状态”的儒家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意识。
D. 当下应有更丰富的戏曲结构,但也不赞成以粗浅的理由抛弃“大团圆”的艺术表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大团圆”的审美趣味和戏出结构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重要表征为立论根据。
B. 文章先指出“大团圆”审美理念近代以来所遭受到的抨击,进而分析遭受抨击的原因。
C.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大团圆”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意识是在“国民性”基础上产生的。
D. 文章对传统戏曲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有自己独到见解,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在“这是国民性的问题”的论断中的“国民性”实际上是指“国民的劣根性”。
B. 西方戏曲缺乏“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不重团圆之趣,专以宣泄悲愁为目的。
C. 古典悲剧《窦娥冤》窦娥沉冤得雪的结局,是传统戏曲追求团圆结局的典型例证。
D. 中戏曲“贵浅显”、追求妇孺皆懂的传统,源于儒家伦理道德教化对戏曲的影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
A项,“中国人对人生现实的缺陷普遍缺乏认识,对于戏曲里所叙述的人生缺陷,颇感不快”与原文“概人生现实的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的缺陷”表述矛盾;
B项,“可以之弥补人生之不足”错,原文“以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让不完美的人生借戏曲得到慰藉”;
C项,“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意识”错误,这一理念影响的是中国戏曲的发展,而非“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意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区块链是一种新型的底层IT技术,它用集成算法和技术信任建立机制,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中心节点的信息验证模式。基于这种特性,人们可以构建在没有中介辅助下多个参与方之间的资产交易、价值传递的网络,通过建立执行智能合约,推动契约关系和规则的维护和履行,降低信用建立成本,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我们可以将区块链通俗地理解为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这个账本由各个区块连成一个链条。在传统记账系统中,记账权掌握在中心服务器手中。而在区块链这个“账本”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