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20100字。
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2020.1.13
注:请将所有答案都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少,相反,备战考研的比例持续增长。不久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5届下降。毕业走向的此消彼长,折射大学生群体工作观念、求学观念的变迁。
但不久前,有机构发布报告称:就考研动机而言,比较茫然、尚未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的比例正显著上升,成为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有媒体将之总结为“逃避式考研”。
脱开提法,作为考研的一种主观动机,“逃避式考研”由来已久。或许是因为心智还不成熟,或许是由于前路尚未明确,或许是认识到自身本领仍需精进,或多或少,“考研”向来都被一些大学生视作从“象牙塔”通往“试炼场”的缓冲带。真正引发围观的,不是其内涵,而是其提法。在“逃避式考研”这个新词的构词中,“逃避”是有烈度的,它戳中了一些当下大学生面对社会和就业时的焦虑心态,以及可能有的青春迷茫。
其实,从就业层面看,与其说是逃避就业,不如说是为了更好就业。从许多招聘信息看,“研究生学历”已是不少单位的基本要求。“没个研究生学历,海投初选都过不了”,也是实情。要想在日趋激励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优质就业机会,能力上的“不突出”和学历上的“不够用”,都是大学生群体的压力来源。也正因此,就业时学历的水涨船高,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大背景下,全社会平均学历水位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越来越多人希望在竞争中拥有额外筹码,这不是逃避,而是蓄力。
(演编自韩鑫《“逃进式考研”或“进击型人生”?》,《人民日报评论》2018年7月31日)
材料二
日前,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了近四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考研报名人数、往届生读研比例都逐步增加,同时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多地出现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超过学术型硕士的现象。与数据相互印证的是,近年来,本科一个宿舍多名同学考上研究生等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考研热”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
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前,教育与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国家已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方式。对于我国来说,研究生报名人数的逐年增加,顺应了国家创新发展和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竞争优势的需要。
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的增长,也符合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调整的方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改变以往单纯以学术型硕士为主,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机制,满足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专硕趋热,是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致力于成长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赵婀娜《考研热也需冷思考》,《人民日报评论》2018年8月27日)
材料三
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高居不下的同时,却出现了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的戏剧性场景。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
如今,一些“读书无用”、“考研无用”的观点影响了部分年轻人,觉得一纸文凭没有实际用途,“学历再高,还不是和其他人拿一样的收入”。事实上,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只招收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这可能是许多人考研最基本的原因。学历虽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却是进入职场的通行证,是通往理想职业的敲门砖。有了这张通行证,才能让自己的能力有机会发挥,做自己理想的事业,走自己想走的路。
研究生阶段,是学生们从自主学习的本科学习方式过渡到能够独立承担相应的科研工作的一个转折。导师会为学生答疑解惑,带领学子们接触高精尖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更大的平台、更广阔的视野、更包容的环境,让学生们有了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摘编自孙岱《考研明天开考,“弃考率”了解一下》,《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0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考研比例持续增长,同时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比例下降,这种连续下降的状态从2014届开始。
B. “逃避式考研”是近些年考研当中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问题背后反映出当下大学生真实的心态。
C. 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方式和本科学习的方式是不同的,本科学习结束之后会有更多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机会。
D. 无论是出自《人民日报评论》还是出自《光明日报》,三则材料都提到考研成为一种热趋势,热度居高不下。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超过学术型硕士的现象。
B.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只要拥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能有国家强大的创新体系。
C. 部分学生放弃考研是因为受一些观点影响,认为文凭没有实际用途,学历的高低和收入不成正比。
D. 我国现已全力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变了以往单纯以学术型硕士为主的格局。
3.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B项,“是近些年考研当中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错误,逃避式考研“由来已久”,不是近期才暴露出来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龙寺
揭方晓
西城乔先生,自幼饱读诗书,奈何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之余,在私塾随意地教了几个弟子。没事时就去后山白龙寺,静听梵音、动观松涛,以为人生第一乐趣。间或与寺中长老觉空谈佛论经,下几盘闲散之棋。恍然间,已近饭点,觉空长老自然留他吃斋饭。
斋饭极其简单。一碟煎豆腐,素油细煎,两面金黄,外焦里嫩;一碟盐水花生,软糯清新,入口即化;一碟小白菜,油汪汪的,白的梗绿的叶,间杂铺开,令人食欲大开。饭只一碗,大锅蒸煮,沥汤为粥,剩米为饭,清香扑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