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17690字。
山西省阳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的天空,群星灿烂,诗人们写出了诸多优美的作品,作为读者,本当用心去读,力于成为理想的读者。但是有人在阅读之余,偏要选出桂冠之作,于是便有了不少纷争。
严羽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自此,七律桂冠便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明代胡应麟认为《登高》一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唐人绝句,明代李攀龙推王昌龄《出塞(其一)》为压卷之作,王世贞也认为:“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当代学者孙绍振则认为王昌龄《出塞(其二)》,“不论从意象的密度和机理上,还是从立意的精致上,都不是前述‘压卷’之作可以望其项背的。”
在这些评价中,第一都是唯一的;然而对于唐诗的评价,也有多元第一的观点。
对于唐代律诗,明代杨慎认为崔颢的《黄鹤楼》和沈佺期的《独不见》难分优劣,认为它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诗法上,王世贞指出崔颢《黄鹤楼》与沈佺期《独不见》,“要不得为第一也”。他认为杜甫诗歌虽未尽善尽美,但是堪称第一,故隆重推出了《秋兴八首》中的四首。
对于唐人绝句,也有多个第一的主张。明代王世懋对王昌龄《出塞》为压卷之作颇不认同,认为不过是“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指出“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相较于王昌龄《出塞(其一)》,明代敖英指出“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洞庭西望”气概相敌”,所以他认为这三首诗呈鼎足之势,都堪称第一。
胡应麟不认同永恒第一的观点,他提出了分期的冠军之说。他在《诗薮》中指出:“初唐绝,‘葡萄美酒’为冠;盛唐绝,‘渭城朝雨’为冠;中唐绝,‘回雁峰前’为冠;晚唐绝,‘清江一曲’为冠。”
当然,也有人认为不必角逐出桂冠诗作。明代钟惺、谭元春指出:“诗但求其佳,不必问某首第一也。”其实,但凡好诗都可以予人以艺术的享受和启迪,所以我们在接受唐诗时,大可不必在意哪首诗堪称第一,哪首诗可谓压卷,能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理想的读者便足够了。
(摘编自朱美禄《哪首诗是唐诗压卷之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严羽认为崔颢的《黄鹤楼》应当是唐人七律的桂冠。
B. 胡应麟认为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言律诗的桂冠。
C. 王世贞赞同王昌龄《出塞(其一)》为唐绝句压卷之作。
D. 孙绍振认 《出塞(其二)》比不上《出塞(其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重点阐释了“唯一第一”及“多元第一”这两种关于唐诗桂冠 不同观点。
B. 文章大量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为读者理解不同观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C. 文章在分析关于唐诗桂冠的不同观点时,均使用了律诗和绝句两个方面的例证。
D. 文章主体部分围绕唐诗桂冠之争展开论述,阐述前人观点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诗桂冠的论争集中在律诗和绝句,可见这两种体裁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诗体。
B. 唐诗压卷之作的纷争中,评价诗歌的标准不一,有意象、立意、声韵、情感等。
C. 好的诗歌给予我们艺术的享受和启迪,进而帮助我们成为古典诗歌理想的读者。
D. 明代钟惺、谭元春主张读好诗,不必角逐出唐诗的桂冠,作者也认可这一观点。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王世贞赞同王昌龄《出塞(其一)》为唐绝句压卷之作”说法不符合文意,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唐人绝句,明代李攀龙推王昌龄《出塞(其一)》为压卷之作,王世贞也认为:‘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此诗第一”意即《出塞(其二)》是最好的,并不是赞同其为唐绝句压卷之作。故选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潘夫妇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每天起早贪黑,寒暑不避昼夜颠倒地奔波在去往同一家工厂的道路上,在每个月固定的日子领回一份聊以糊口的微薄薪金,这样生活,今天是昨天的复制,明天又沦为今天的翻版,毫无惊喜亦毫无新意可言。
一度,我对这个乱哄哄的世界不再抱有希望。那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黑暗时光。在那些日子里,我就像一只蓄势待发的弩机,随时准备着将满腔的愤懑射向试图向我靠拢过来的一切。同时,我的心灵更在徘徊与迷茫中找不到明确的归路。这种心境,直到我通过一碗热气腾腾、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