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31280字。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19年秋冬季节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又称COVID-19,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研究显示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与COVID--19病毒不同,2002年SARS和2012年MERS病毒被控制住是因为它们只在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率很强,而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率却很弱,因此只要限制人与感染动物的接触就可以有效受到控制。
  而目前所见COVID--19病毒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只是其传播力较弱。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比较明显。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疫苗尚在临床实验中。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治愈者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詹庆元指出,从一般规律看,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但有的抗体持续时间不长,痊愈的人仍应加强防护。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指出,从临床经验来,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摘自《新冠肺炎的30个真相》,有删改)
  材料二:
  2009年的H1N1流感病毒在6个月内就感染了全球10亿人口,而COVID-19新冠病毒也是类似的一种流感病毒,但它的传播率要比H1N1还要更强一些。所以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病毒传染的初步阶段。COVID-19新冠病毒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它是不会消失的,它会变成我们人类的一部分。
  2020年6月18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6月北京新发地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并上传至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数据库(GISAID),并指出3组6月11日采集到的样本带有D614G突变。
  D614G突变就是病毒的s-protein(刺突糖蛋白)上面有一个614的位置从精氨酸转换变成酪氨酸,这个突变会使刺突糖蛋白在这个病毒表面形成一个三聚体,三个刺突头形成三聚体这样一个立体的结构,使它更稳定,刺突糖蛋白就不容易从这个病毒表面掉下去,从而增加了病毒的感染力。
  研究人员统计,D614G毒株占所有新冠病毒的比例从年初的0%到3月的26%,4月升至65%,到了5月已达到70%,成为世界主流毒株。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Scripps ResearchInstitute)病毒学家崔慧云(Hyeryun Choe音译)的团队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布文章表示,D614G的突变,会让病毒的棘状蛋白(spike protein)增加,并使蛋白更加稳定、更容易侵入人体细胞;S蛋白出现D614G突变的假病毒感染能力提高约9倍。
  不过,该研究并未对D614G突变会否加重患者病情、会否增加致命性做出结论。
  (摘编自财新网,有删改)
  材料三:
  通常来说,像流感病毒不适合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存,于低温干燥的气候才适合大量繁殖,因此流感多半在春季发生,夏季疫情降低,秋冬交替之际则疫情攀升。从迄今得到的证据来看,COVID--19病毒可以在所有季节和地区(包括气候炎热潮湿地区)传播。
  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被世卫组织盖上“大流行”的戳印意味着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表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况,无异于最严重的警告。
  外媒分析称,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联合起来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
  这在全球头号经济体美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周三成为美国股市历史上的一个黑色坐标——一场长达11年的狂欢谢幕。在疫情和油价的双杀之下,美股周一遭“血洗”,史上第二次熔断;次日,受特朗普政府将推行刺激措施的提振,股市有所反弹。然而,喘息未定,周三又遭遇世卫组织“大流行”的致命一击。纽约三大股指再次暴跌,道指深跌逾1400点,相比近期高点下跌20%。外媒纷纷“判决”:道指堕入熊市,华尔街创纪录的11年牛市结束。
  (摘编自《世卫“官宣”加剧美股震荡》,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中“新型冠状病毒”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COVID--19病毒与SARS和MERS病毒不同,其传播率在动物与人之间很强而人与人之间却很弱。
  B.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是该病毒感染者,他们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包括儿童。
  C.康复期和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他们体内产生的抗体存在时间不长,所以自身仍要加强防护。
  D.D614G突变会使刺突糖蛋白在病毒表面形成三聚体结构,增加了病毒的感染力,但未必会加重患者病情。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应该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B.D614G毒株占所有新冠病毒的比例从年初开始不断飙升,到了5月已达70%,说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在不断增强。
  C.病毒的棘状蛋白(spikeprotein)增加,并使蛋白更加稳定、更容易侵入人体细胞,是由D614G的突变引起的。
  D.COVID--19病毒不适合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夏季和炎热潮湿地区疫情降低,秋冬交替寒冷季节病毒才会传播。
  3.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较少,传播力较弱,在家庭聚集性感染时比较明显,要尽量避免人群聚集性接触。
  B.COVID--19新冠病毒会像H1N1流感病毒一样长期存在,并不断产生变异,它不会消失,会与人类生活长久共存。
  C.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性紧急状况,给各国带来更重大的政治经济影响,世卫组织正式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D.美国股市的剧烈震荡,不仅仅由于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还有疫情蔓延和油价下跌的因素。
  4.根据材料三,请概括回答新冠病毒被世卫组织盖上“大流行”戳印的影响。
  5.面对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有人认为很可怕,人却不以为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分析】(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3)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醋栗①
  [俄国]契诃夫
  我们弟兄两个,我伊万•伊万内奇和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他比我小两岁。
  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了省税务局的办公室。一年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老在抄写那些公文,但是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他的这种思念渐渐地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他的脑子里经常描绘出花园小径、花丛、水果等画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上必定有醋栗。他不能想象一座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