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1 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3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4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1 人教版必修1.ppt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2 人教版必修1.ppt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 人教版必修1.ppt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4 人教版必修1.ppt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5 人教版必修1.ppt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1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2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3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4 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5 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2 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3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4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5 人教版必修1.doc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左传》;积累文言知识;形成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作预习,初步了解内容;播放录音,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断句;在教师指导下,理解内容,掌握文言词句。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学习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⑴朗读并翻译课文。⑵烛之武的思想性格。⑶文言实词的含义和文言虚词的用法。
2.难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这个故事可谓是“一夫敌百万之师”的现代版。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人物:张仪、苏秦、诸葛亮。今天我们将去拜访他们的“祖师”,请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并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左传》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三、朗读课文
⑴播放录音
⑵重点字音
fán yì zhuì gōng quē qǐ páng
氾南 佚之狐 夜缒而出 共其乏困 阙秦 杞子 逢孙
⑶自由朗读
⑷齐读全文
四、赏析第一段
⑴指名朗读
⑵重点词句
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以,因。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名——动
⑶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段内容。
秦晋围郑
⑷秦、晋两国为什么要围攻郑国?
无礼于晋,贰于楚。
⑸内容点拨
此次围郑是晋为了报复郑,与秦没什么利害关系,为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伏笔。两国军队并没有驻在一起,为烛之武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又为“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伏笔。
五、赏析第二段
⑴女生齐读本段。
⑵重点字词
犹不如人 犹,尚且。
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
许之 许,答应。 之,代词,这件事(去见秦君)。
……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根据文意背诵课文。
4.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题导读法。教学过程中,以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把握文章内容,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力求以问带讲,以答带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领会和学习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联系初中所学《曹刿论战》,学生介绍《左传》,教师补充材 料,《左传 》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整体把握
1.解题:理解题意,你会想到那些信息?
2.介绍时代背景: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述公元前630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 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
……
烛之武退秦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虚词:师、辞、许、鄙、济、微、敝、以、之、焉、其
2.理解掌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层次安排技巧
4.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5.欣赏辩论技巧
6.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培养阅读能力。
2.赏析作者刻画和表现烛之武思想性格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
《烛之武退秦师》见于《左传》,《左传》又称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相传为所作。
春秋时五等爵位为、、、、。
二、注音
氾南( ) 佚之狐( ) 缒( ) 共其乏困( ) 瑕( ) 杞子( ) 逢孙( ) 阙秦( ) 戍之( ) 秦伯说( ) 失其所与() 朝济而夕设版()
三、一词多义
1.师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吾师道也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辞
①公从之。辞曰 ②《归去来夕辞》
③动辄以朝廷为辞 ④停数日,辞去
3.许
①“许之。”、“许君焦、暇……”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鄙
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越过以鄙远
5.济
①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无济于事
6.微
①则名微而众寡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人微言轻
⑤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