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1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1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2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3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4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1 人教版必修1.ppt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2 人教版必修1.ppt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3 人教版必修1.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4 人教版必修1.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时作业1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时作业2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时作业3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时作业4 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时作业5 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2 人教版必修1.doc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人物写作方法。
2.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三、课文学习
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提示: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特点:(见板书设计)
总之,梁任公先生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
(1)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
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4)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5)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3.提问:梁启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4.理解疑级语句
提问: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
提示:梁启超是广东人,百日维新中,光绪曾召见梁启超,命梁上《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
1.利用我校“三三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好课前预习。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文中写作方法刻画自己的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还记得学校艺术节的国学诵读吗?其中有这一段诵辞:“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集体再诵读)
说出这些壮语的是谁?——梁启超。今天让我们跟随梁实秋,领略大师的演讲风采。
二、预习检测:
小组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一)说说你认识的梁实秋和梁任公
1.梁实秋:
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学习目标】
1.感受与鉴赏: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
2.积累与整合: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学会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3.应用与拓展: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她是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的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二、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通览全文,找出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那些印象?作者怎样突显这些印象的?
3.在梁任公的这次演讲中,除了这些细节的刻画,还有哪些侧面能够显现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三、触类旁通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究竟如何在千人千面中,抓一个个性突显笔下人物的独特魅力呢?
1.两个外貌描写段落你认为哪一个更为出色?
片段一:“我的妈妈三十七八岁年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梳不长不短的剪发,圆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但特别喜欢唠叨。”
片段二:“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