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20字。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5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1.从不同角度梳理故事情节,体会叙事技巧。
2.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从不同角度梳理故事情节,体会叙事技巧。
2.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兴趣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大街上碰到过乞丐吗?你们会给他钱吗?
生:(略)
师:如果这个乞丐是你的亲人你会上前去跟他相认吗?
生:(略)
师:在崇尚金钱的社会里,亲情有时候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于勒的兄弟情能否经得起时间和金钱的考验。
2.作家作品
课件出示:
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容易触发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使学生更容易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去。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
二、速读,理情节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143“字词清单”),标注关键字词,弄清文章主要内容。
1.抓住小说特点,理顺情节
这是一篇小说,根据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特点,可以怎样划分?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4段):故事的开端,盼于勒。
第二部分(第5—19段):故事的发展,赞于勒。
第三部分(第20—48段):故事的高潮,遇于勒。
第四部分(第49段):故事的结局,躲于勒。
2.抓住逻辑关系,理顺情节
小说的构思既要精巧独特,又要合情合理。如何从因果关系和逻辑角度来梳理本课的故事情节呢?
课件出示:
原因: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结果: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3.抓住人物心理,理顺情节
如何从菲利普夫妇的心理变化角度来梳理情节?
课件出示:
期待: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
破灭:发现于勒成了又老又穷的水手,又急又气,害怕背上包袱,明知对方身份却不相认——希望破灭。
4.抓住写作技巧,理顺情节
课件出示:
悬念: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一家人盼他回来搭救。
在船上巧遇一个与于勒相貌相似的水手,他是谁?
结局:原来就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希望破灭,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
【设计意图】多角度梳理小说情节,出现在本课的思考探究第一题,可以带着学生去完成这个题目。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小说情节,并能从情节入手鉴赏小说,领会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方面精巧的特点。
三、选读,析人物
小说要能吸引读者,除了情节曲折之外,还在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篇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他们有怎样的个性特征?请同学们从一个人物入手,选读与之有关的文字,分析人物,理解人物。
学生活动:跳读课文,找出对代表性人物的描写语句,把握人物特点。
分析线索人物,追溯悲剧之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