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教案学案课时作业(打包23套) 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1 人教版必修2 28126.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1 人教版必修2 2812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2 人教版必修2 28122.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3 人教版必修2 28123.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4 人教版必修2 28124.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5 人教版必修2 28125.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1 人教版必修2 281211.ppt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2 人教版必修2 281212.ppt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3 人教版必修2 281213.ppt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4 人教版必修2 281266.ppt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5 人教版必修2 281267.ppt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6 人教版必修2 281268.ppt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时作业1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9.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时作业2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0.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时作业3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时作业4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2.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时作业5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03.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时作业6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04.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时作业7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3.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2 人教版必修2 28127.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3 人教版必修2 281187.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4 人教版必修2 28128.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5 人教版必修2 28129.doc
离骚
【教学目标】
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教 具】 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
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
2.关于楚辞
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
“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班固亦同)
2.王逸:离别的忧愁。“离,别也。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钱钟书)
四、诵读
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
2.学生朗读,要求:
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
1.重点词语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古今异义的词 6.句式 7.难句翻译
六、阅读理解
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
……
离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过程与方法: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
二、解题
1.屈原,“楚辞”简介见资料(有学生自学完成)
2.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
……
离骚
【学习目标】
1. 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
1.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关于屈原 走近作者 下列这副对联说的是哪一位作家?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