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10字。

  《老子》四章    导学案(含答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以及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二、预习检测
  1.老子,姓李名耳,字 ,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老子传世作品《 》(又称《老子》),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字词注音
  毂 埏埴 牖 矜 赘 泮
  3.词语释意
  毂: 埏埴: 器:
  牖: 企: 彰:
  伐: 矜: 长:
  物: 处: 泮:
  累: 几: 复:
  过:
  三、文本探究
  1.阅读四章文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2.翻译,请结合注释翻译《老子》四章,并做好批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3.这四章各写了什么内容?思考后回答。
  第十一章主要讲 。
  第二十四章阐述了 的道理。
  第三十三章强调 。
  第六十四章谈
  4.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学习过的荀子《劝学》中有这几句话:“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讲的道理有什么不同?
  5.阅读《老子》四章,联系现实,谈谈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附录一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上,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发挥了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具备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正是“无”使它发挥了作用。(第十一章)
  踮起脚跟的人站立不稳;跨步行的人走不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