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课件教案练习单元综合测评(打包13套)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1想北平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29185.doc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1想北平课件苏教版必修1 291370.ppt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2我心归去课件苏教版必修1 291371.ppt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2我心归去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29186.doc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3前方课件苏教版必修1 291372.ppt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3前方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29187.doc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4今生今世的证据课件苏教版必修1 291373.ppt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4今生今世的证据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29188.doc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单元导读教案苏教版必修1 29189.doc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单元导读课件苏教版必修1 291374.ppt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单元序列写作三夹叙夹议枝繁叶茂教案苏教版必修1 29190.doc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单元序列写作三夹叙夹议枝繁叶茂课件苏教版必修1 291375.ppt
高中语文第3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29191.doc
想北平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黏合( ) 浸在( ) 辜负( )
僻静( ) 菜圃( ) 积凑( )
[答案] nián jìn ɡū pì pǔ còu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刹什刹海( )刹车( ) (2)调匀调( )音调( )
(3)什什么( )什锦( ) (4)扁扁豆( )扁舟( )
[答案] (1)chà/shā (2)tiáo/diào (3)shén/shí (4)biǎn/piān
2.语境辨析法
(5)有些人贪图便( )宜,不到正规的超市去买东西,而去一些小的便( )利店,有时候难免会上当受骗。
(6)有些老年人因为想省( )钱,而让骗子的骗术屡屡得逞,这样的事情值得他们反省( )。
[答案] (5)pián/biàn (6)shěnɡ/xǐnɡ
二、写对字形
(1)空kuànɡ( )粗ɡuǎnɡ( ) (2)wěi( )叶经wěi( )
(3)bài( )官野史大有bì( )益纵横bǎi( )阖 (4)jùn( )俏jùn( )工疏jùn( )
[答案] (1)旷/犷 (2)苇/纬 (3)稗/裨/捭 (4)俊/竣/浚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僻静•安静
“僻静”含有“偏僻”的意思,强调人迹罕至。“安静”形容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强调没有声音。
(2)安适•安闲
“安适”指安静而舒适,重在“适”。“安闲”指安静清闲,重在“闲”。
2.明确词义
枝枝节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常常用来比喻小事情,次要方面。
[语言运用]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zhān)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shà)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辏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________,只是说不出而已。
(1)判断语段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写法、成语的正误,并改正。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入语段中横线上的句子是( )
A.有个北平在我的每一思念中
B.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答案] (1)黏nián,刹chà。辏—凑。
(2)B [根据前后结构一致,所填的句子要与“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结构一致,故选B。]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________等于牛的一毛。
②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
……
我心归去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别墅( ) 逃遁( ) 奇诡( )
静谧( ) 贫瘠( ) 消遣( )
熠熠闪光( ) 悲怆( ) 眷顾( )
[答案] shù dùn ɡuǐ mì jí qiǎn yì chuànɡ juà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钥钥匙( )锁钥( ) (2)奔奔赴( )投奔( )
(3)烙烙印( ) 炮烙( ) (4)泊湖泊( )停泊( )
[答案] (1)yào/yuè (2)bēn/bèn (3)lào/luò (4)pō/bó
2.语境辨析法
(5)她在家乡弯弯曲曲( )的小山路上唱起了家乡的小曲( )。
(6)听说模( )范街正在进行“打扮”,不知以后会成啥模( )样呢。
(7)远远的,他看一幢( )楼房前灯影幢幢( )( ),好奇不已,快速跑了过去。
[答案] (5)qū/qǔ (6)mó/mú (7)zhuànɡ/chuánɡ chuánɡ
二、写对字形
(1)mánɡ( )流膏huānɡ( ) (2)zānɡ( )乱zānɡ( )款
(3)赶车yáo( )yáo( )池 (4)jiǎo( )饰jiāo( )惯
[答案] (1)盲/肓 (2)脏/赃 (3)谣/瑶 (4)矫/娇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偶尔•偶然
“偶尔”多用作副词,表示情况不是经常出现。着眼于数量,指次数少。“偶然”指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
(2)粉身碎骨•肝脑涂地
“粉身碎骨”指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肝脑涂地”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指牺牲生命。
2.明确词义
(1)概莫能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熠熠闪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萍漂四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 (2)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3)形容人四处漂泊,行踪不定。
[语言运用]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
单元综合测评(三) 月是故乡明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本大题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在中国古代,“家”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从祭祀、生产再到住所的过程。换言之,“家”是人与神灵对话、人与自然对话以及人与人对话之所。
祭祀对中国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是对神灵和超自然对象的臣服,也是人与神灵交流的一种方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祀祖先和灶神。普通的老百姓只是“寝祭”。寝祭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的对祖先的祭祀方式。贵族统治者的庙祭,是在寝祭基础上形成的。有意思的是,宗庙的主室是庙,王宫的主室是朝,而庶人住屋的主室则是寝,三者其实具有相同的功能。庶人的主室既称为寝,又可以称为家,寝祭就是家祭。通过这种对话,人们既可以表达对鬼神的敬畏,也可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家也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载体,这种对话首先以生产的方式实现。夏商周时期,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就是宗族制度。此时的个体家庭,则是组成宗族的最基本的单元。《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庶人的具体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只不过土地仍然为宗族所有。每个家庭的人口在2~7人,每家有一个成年男性作为家长,家庭要按照人口服徭役。当时的个体家庭尚未从宗族中独立出来,在生产上实行的是“耦耕俱耘”的方式。按照《诗•周颂•良耜》的记载,在宗族内部,个体家庭之间相互形成劳动协作的关系,也就是“一族同时纳谷”,“出必共洫间而耕,入必族中而居”。以家为单位,人才实现了与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而不是听任自然的摆布。
《周易•序卦传》说“伤于外者,必返其家”。意思是受伤之后,一定会返回其家。之所以要返回其家,一是“亲亲之谊”可恃,二是“休戚之情”可同,不必与人争仇,不必与人争利。家即是夫妇、父母和子女的对话场所。如《尚书•梓材》就有:“若作室冢,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但实际上在古代,家更多指的是夫妇、家庭。如《诗•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