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7840字。

  哈三中2020级高一新生入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感知品味着诗词语言与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美感和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耳熟能详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1.文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源头活水     B.朗朗上口     C.单调乏味      D.耳熟能详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品味着诗词语言的美感,同时也能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B.人们品味并感知着诗词语言的美感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C.人们感知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品味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D.人们感知着诗词语言的美感,同时也能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已》《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一形象,集千练、智慧、仁爱于一身: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③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④去,何时复更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①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高矗入云,终年积雪。②太白:指太白星。③泠(líng)风:和风。④武功:指武功山。
  4.下列关于两首古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登太白峰》的开头两句,从侧面写出了太白山的雄峻高耸。“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
  B.《登太白峰》三到八句,通过神奇的想象写诗人与仙人畅谈,甚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