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1900字。

  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2018级期中联考语文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茫茫宇宙,我们从哪里来?宇宙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地球的星球也演化出生命?因为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探索成就,三名科学家分享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2019年10月8日发布公报说: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来自美国的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宇宙学相关研究获奖。今年的获奖者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帮助“我们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许多科学先驱都曾预言,满天繁星中,一定有许多恒星也拥有绕它们旋转的行星。然而那些行星距地球太过遥远,所反射的光又太过微弱,想要“看”到它们并不容易。
  直到1995年,马约尔和奎洛兹基于恒星会因行星引力变化而产生微小摆动的理论,才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行星。这颗距离我们约50光年外的行星被命名为“飞马座51b”。有人认为这颗行星的发现为人类寻找宇宙中的伙伴带来了新希望;也有人称马约尔和奎洛兹为“新世界的发现者”。
  得益于各类观测技术的突飞猛进,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在银河系发现的行星数量已超过4000颗。各种各样的新天体仍在不断被发现,其大小、形状、轨道之丰富令人难以置信,它们挑战了我们对行星系统的已有认识。根据现有的数据估算,在银河系中,类似地球的行星可能有110亿颗。这样看来,我们或许最终能够找到答案来回答那个永恒的问题——远方,是否有其他生命的存在?
  人类还有一个永恒命题就是“从哪里来”。大约140亿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之初是炙热而密实的。自那以后,宇宙开始不断扩张、变冷。大爆炸约40万年以后,宇宙开始变得“透明”,光线得以穿梭其中。就在这早期辐射中,记录着关于宇宙诞生和演化的秘密。为了描述宇宙从婴儿时期到成年时期的演化规律,宇宙学家们建立了一套模型,叫做标准宇宙学模型。比如:宇宙中有多少物质?每种物质的成分占多少?……这些问题,标准宇宙学模型有可能全都知道。在这个模型中,许多科学家都作出了贡献。其中,皮布尔斯是活着的人中,贡献最大的一个。
  皮布尔斯不断完善他提出的理论框架,最终帮助塑造了我们对于大爆炸以来宇宙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认知。正是以皮布尔斯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奠定的基础,让宇宙学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并迎来了长达50年的“黄金时代”。
  利用皮布尔斯创建的理论工具和运算方法,可以推算出,宇宙中95%都是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而我们通常观测到的普通物质只占5%。如今,暗物质被认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了解暗物质才有机会深入认识浩瀚宇宙及其起源。因此,全球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暗物质,并启动了许多相关大型实验项目,如阿尔法磁谱仪、大型强子对撞机等。2015年升空的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也被寄予厚望。中国“悟空”项目团队近日公布的第二批科学成果,有助于“捕捉”暗物质。
  古往今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下,因为我们试图希望通过了解宇宙,来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此次获奖,皮布尔斯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宇宙的演化历程,而马约尔和奎洛兹,通过观测的方式帮助我们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系外行星的世界,让我们在太阳系之外看到了地球的影子。感谢他们,推进了人类所能认知的疆域,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宇宙!
  (摘编自新华网《寻找地球“近亲” 解码宇宙“成长日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及研究成果,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B. 太阳系外有无数颗行星,但他们因为距离地球太过遥远,反射光又太过微弱,长久以来,无法被我们发现。
  C. 标准宇宙学模型是记录和描述宇宙诞生过程和演化规律的宇宙学理论模型。
  D. 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数量巨大,但它们很难被发现,这是现在科学家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揭晓了今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并叙述了他们取得的具体成果,阐述了这些成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B.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层叙述了“寻找地球近亲”及“解码宇宙成长日记”两部分内容。
  C. 文章不仅阐明了三位获奖科学家的具体研究成果,还在叙述中突显了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暗物质研究领域极其重要的地位。
  D. 文章以事实为论据,证明了三位获奖科学家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表明他们的获奖实至名归。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飞马座51b”最终宣布被发现是基于行星引力会使恒星产生微小摆动的理论。
  B. 全球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暗物质,并启动了许多相关大型实验项目,了解暗物质,才有机会深入认识浩瀚宇宙及其起源
  C. 在银河系中,类似地球的行星大约有110亿颗。这样看来,我们或许最终能够找到回答“远方,是否存在其他生命”这个问题的答案。
  D. 从古至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这一切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强加因果,“从而”错,结合“今年的获奖者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帮助‘我们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分析,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
  B项,曲解文意,“无法”错,原文为“想要‘看’到它们并不容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良渚文化是南方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代表,上世纪30年代开始考古发掘,到2007年发现具有城墙实证意义上的遗址。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宏大,遗存类型复杂、内涵丰富,其遗产的整体价值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