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050字。

  2019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题卷
  语文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在各种非文学的领域发现了文学。它的身影已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摄影、网络、手机短信之中。
  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等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文学、电视散文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借助于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然而,对于文学的泛化,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截;有人视之为畏途,犹豫徘徊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文学的泛化是文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从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捕捉新的审美对象,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文学的审美属性使其始终都在寻找和表现新的对象和内容,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形式为其新的载体。旧的文学样式因成熟而相对僵化,它会使文学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滞后。所以任何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向被传统的审美观念视为非审美领域的方向的开拓,用发展的眼光看,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类型的开始。
  但是,文学的泛化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因此,我们还得把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甚至是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区别开来。有人说,当前的文学走向了泛化,其理由便是文学的精神资源和思想穿透力贫乏,对人性的关注趋于淡化,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然而,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也就是说这些作品不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还有那些所谓的广告文学,它们虽然有时也有曲折的情节,而且引人入胜,但它们是不能被称为文学的。文学中的审美不带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它具有无功利性,即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时候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但所谓的广告文学不是这样,它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其所有的叙述和描写都是为了宣传和推销其产品,文学在这儿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广告利用文学的想象和描写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它本质上是对文学的去审美属性化,利用的不过是文学的外壳,因此,所谓的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的泛化之列的。相反,无论是摄影文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无论时代怎样变,无论文学借以栖身的媒介怎样变,文学总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它的审美内核不会变。拥抱了审美,那才是真正拥抱了文学。
  1. 下列说法,属于对“文学的泛化”的含义的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A. 它是指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时而出现的摄影文学。
  B. 其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C. 它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
  D. 它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2.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B. 当前有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这是文学的泛化的表现。
  C. 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都有区别。
  D. 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
  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及电影文学等的出现,表明文学借助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
  B. 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文学活动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C. 广告文学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文学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因此,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泛化之列的。
  D. 无论是摄影文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A项,说法片面,“摄影文学”仅是文学的泛化的表现之一;B项,表述虽正确,但不是“文学的泛化”的含义;D项,说的 是“文学”。
  试题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