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220字。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读准字音
文质彬彬(bīn bīn) 弘毅(yì) 未成一篑(kuì)
不惑(huò) 迩之事父(ěr)
二、辨识通假
知者不惑 (同“智”。)
三、一词多义
四、词类活用
1.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纠正)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贤德的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齐。“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内”,名词作状语,在内)
3.朝闻道,夕死可矣(名词作状语,朝,在早晨;夕,在晚上)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名词用作动词,符合礼节)
五、古今异义
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表示许可。
2.小子何莫学夫《诗》
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今义: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3. 非礼勿视
古义:不合礼节。
今义:调戏;猥亵(妇女)。
六、文言句式
1.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
译文:做事勤勉而言谈谨慎。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宾语前置句)
译文: 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七、文白对译
子曰:“君子 食 无求饱, 居无求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
安,敏 于 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 而安逸,做事勤勉而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
正焉,可 谓好学 也已。”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正:匡正、纠正。敏于事、慎于
言:状语后置。(《学而》)
子 曰:“ 人 而不 仁, 如礼 何? 人 而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
不 仁, 如乐何?”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如礼何: 怎样对待礼呢?(《八佾》)
子 曰:“朝 闻 道, 夕死 可 矣。”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道:道理, 指真理。 (《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里仁》)
子 曰:“ 见贤 思 齐焉, 见不贤 而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
内 自 省 也。”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贤:贤人,有贤德的人。齐:看齐。省:反省,检查。(《里仁》)
子 曰:“质 胜 文 则 野,文 胜 质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
则 史。 文 质 彬 彬,然 后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成为君子。”君子。” 质:质朴。文:文饰。史:虚浮、不实。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雍也》)
曾子曰:“士 不可以不 弘 毅,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
任 重 而 道远。 仁以为己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
任,不亦 重乎?死而 后已,不亦远乎?”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毅,坚强。后已:然后才停止。已,停止。乎:表疑问语气。(《泰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