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32张,学案约3500字。

  黄鹂——病期琐事
  [开卷有益]
  环境的作用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环境对人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时候磨炼与困难不是坏事,它能召唤成功的力量。
  [识作者]
  “荷花淀派”的代表—孙犁
  孙犁,1913年5月11日生,河北省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少年时期,便开始接触五四文学,并加强社会科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学习,曾用“芸夫”这个笔名发表作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赴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及初期的创作合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造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笔调明丽流畅、秀雅隽永。其中《荷花淀》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探背景]
  本文的两个历史背景
  1.抗日战争期间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论持久战》),“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论联合政府》)。在文艺战线上,党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
  2.“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历史背景
  从1957年开始,在文艺界开展了反右派斗争和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文艺思想上,机械化、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日趋明显,粗暴武断、无限上纲的文艺批判几乎成为一时风尚。创作上,违背生活真实和缺乏艺术性的虚假文字和公式化、概念化作品风行一时。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写真实、写人性的作品和作家纷纷遭到批判。到1962年,由于“左”的错误倾向的影响,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本文就写于此时。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文化大革命”。
  [整体•感知]
  作者以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生命状态,说明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到极致。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倾心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美的本质的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