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910字。
2020年秋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塔西伦陷阱”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伦历史》,“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由此引申出人们今天对“塔西伦陷阱”的理解,即当执政者丧失公信力后,无论说什么做什么,人们都会认为它是在说假话、做坏事。历史虚无主义者抓住了这个逻辑,通过虚无历史来误导人们的主观好恶,埋下“坏的主观性”,从而实现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消解,以此达到否定的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者攫取解构主义内核,或通过所谓“秘密日记”、回忆口述柔性渗透,或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粗俗戏说、恶搞,或以视频音频、表情包、内涵段子等进行历史“嘲讽”,否定中国近现代史的“官方叙事”与“宏大叙事”,渲染出一种历史已经缺乏信赖和认可的负面氛围,引发人们对历史的错误性认识。以此否定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客观逻辑,进而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历史选择,质疑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历史逻辑基础。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我们要主动发声,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
历史虚无主义者把“历史作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肆意歪曲,或通过散布“革命破坏论”,以赞美“民国”来有意贬损新中国;或污蔑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或夸大建设中的失误,将“纠左”与“纠社会主义”画上等号。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此种种来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割裂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间的统一关系,蓄意营造党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情绪钵隙、心理隔阂,开与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形成“想象性”关联。对此,既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深入阐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必然,批驳割裂这种统一的谬误;又要用好法治手段,对恶意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攻击革命英烈、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的割裂言行,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历史虚无主义者却以夸大“负面”为噱头,利用网络传播“情绪化”“碎片化”的特征,抓住一些争议性事件,故意渲染群体情绪,在网络上制造一个情感先于事实、质疑多于共识的“后真相”语境,形成“三人成虎”传播氛围,使其核心观点、评价历史的方法和价值取向潜伏到大众的心理层面,让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因无意识的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形成对主流媒体的解构之力,试图让主流媒体在民众中失语失声失口,以此阻断或削弱党和政府公口力的形成。网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塔西伦陷阱”,“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凝心聚力,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摘编自杨建义《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塔西伦陷阱”》,“光明网”2019年6月2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历朝皇帝都是人们憎恨的对象,无论他做什么事,都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B."秘密日记"、口述历史、视频音频、表情包和内涵段子等都是对历史的恶搞。
C.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割裂言行要严厉打击,依法追究其责任。
D.网络上,一些争议性事件,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故意渲染群体情绪而刻意制造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介绍"塔西伦陷阱"的出处,指出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逻辑及其意义。
B.文章列举了当下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表现及其危害,增强了批判的针对性。
C.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揭露了其实质。
D.文章未段指出了警惕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塔西伦陷阱"正确有效的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坚决反对,因为他们的目的是消解、否定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B.毋庸讳言,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根本原因就是主流媒体在民众中失语失声失信。
C.只有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才能有效降低历史虚无主义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
D.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历代典籍及先贤在中医药学发展进程中均重视宏观体察、整体思维,将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社会境况、精神意志等进行关联探究,从而促使该学科在发展中能够屡屢契合时代社会的实际需求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如忡景先师立足临床而大展六经辨证之精妙;宋金之际为消除《局方》温燥之弊而产生了河间丹渓的寒凉育阴诸法;金元之交历经战乱饥困而出现了易水东垣甘温补虚诸方;明代薛己、景岳诸家立足脾肾而善扶正气;清代叶桂、吴埯诸贤突破伤寒而专擅温病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