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1090字。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
全国II卷•语文(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有关“德”的论述和“德治”的思想,对中国古代伦理和政治思想的发展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借鉴孔子的“德治”之学,把“法治”与“德治”结合,对于建设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德”是孔子阐发的儒家伦理范畴,专指道德、品德。孔子讲的“德”内容宽泛,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让、中庸等,他倡导人们崇德、修德,以德报德,提高民德。
孔子提出德治的思想,就是以德治国。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一方面是“德性”之学,即律已、君子自立之学,是完成理想人格的学说;另一方面又是“治国”之学,以德性为基础治理国家,实现理想政治。德性是基础,德治是建立在德性之上的;德性是根本,德治是结果;德性是内部根据,德治是外部作用。孔子强调“修已以安百姓”,要求治理者首先要有德。《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他赞扬舜从容安静,顺从民意,而使天下太平的“无为而治”。舜只考虑老百姓的利益,不为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打算,实际上是无所为而为。
孔子的“德治”思想在经济上重视民生,主张“富民”,薄敛厚施于民。“百姓足”才能藏富于民。《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里“贫”和“均”是从财富着眼,“寡”和“安”是从人民着眼。
孔子的“德治”思想在社会政治上主张亲民爱民,主张德化,反对刑罚。《论语•为政》中,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是说用政法来诱导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表面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治理国家,应以“德”引导人,以“礼”规范人,使人民有荣辱感、责任感,人民自愿自觉而为,就能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良好的社会风尚。
孔子的“德治”学说,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方面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是德治学说的精髓,使法治建设尊重民主自由更具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德性学说中的人文因素,能够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不仅提高公民素质,还能提高执法者素质,从而保证公民自觉守法,执法机关公正执法。只有把提高道德意识同提高法律意识,把加强“德治”与加强“法治”结合起来,才能为平安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摘编自《孔子的德治之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伦理和政治思想若没有孔子“德”之论述和“德治”之思想就无法发展。
B. 德治既可完成理想人格,又能以德性为基础实现理想政治,德性是根,德治是果。
C. “寡”和“安”,“贫”和“均”的思想,分别从人民和财富着眼,体现了对民生的重视。
D. 德性学说的人文因素全方位地从守法与执法角度提高了公民素质与执法者素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和结尾阐明了孔子的思想观点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B. 主体部分先阐述德与德治,接着论述德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两个维度的不同体现。
C. 作者援引了舜“无为而治”的例子,有力论证了德性是德治的基础、根本和内部依据。
D. 第五段引用《论语.为政》中的话,运用对比,批判刑罚没有作用,进而肯定了德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舜不谋私利可谓“无为”,只考虑百姓可谓“为”,既完善了人格,又实现了理想政治。
B. 重视民生,为政者才会“薄敛厚施于民”,就能使“百姓足”,“百姓足”才能藏富于民。
C. 只要人民在“德”“礼”的引导、规范下自愿自觉而为,就能形成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
D. 要想优化思想道德基础与法治环境,必须同时提高道德、法律意识,加强法治与德治。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若没……就无法发展”过于绝对。原文是说孔子有关“德”的论述和“德治”的思想,对中国古代伦理和政治思想的发展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项,“德治既可完成理想人格”错,依据原文“一方面是‘德性’之学,即律已、君子自立之学,是完成理想人格的学说”,可见完成理想人格的应该是“德性”之学。
D项,“提高了”错,文章只是说“能够全面提高”。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批判刑罚没有作用”说法有误,孔子的“德治”思想在社会政治上主张亲民爱民,主张德化,反对刑罚,但是没有批判刑法没有作用,文章的观点只是说刑罚的作用有限。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就能使‘百姓足’”错误,这一说法过于绝对,“重视民生”“薄敛厚施于民”只是“百姓足”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月1日,全国铁路迎来今年春运首次客流高峰,广铁集团广州动车段动车组上线率、检修量也达到了最高峰。配属广铁集团广州动车段的453标准组动车组全部出动,上线率达到100%,与平日相比,增幅超过20个百分点,创下了广铁集团开行动车组以来的最高运用率。
连日来,该单位组织动车组机械师、动车组诊断工程师等“动车大夫”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开展动车组运用检修作业,重点加强“和谐号”“复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