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份。

  8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反复诵读短文,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4.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利用注释读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咏雪》中的两个比喻。
  3.反复朗读,感受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由《三字经》引出谢道韫
  师: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韵,谢道韫能出口成诗。这里的谢道韫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将军谢奕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诗咏雪,武能提刀杀敌。让谢道韫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雪》就记载了这句话。
  2.介绍文学文化常识
  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品简介”“文体知识”栏目)
  课件出示: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并通过对人物、对《世说新语》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疏通字词,把握文意
  1.听读课文
  在听的过程中划出朗读节奏,标注重点字的读音。(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世说新语〉二则》课堂实录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
  生:(纷纷举手)司马光砸缸(生笑)
  师: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假设你在场,面对掉在水缸里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生:大家一起用力把缸推倒。
  生:扔条绳子把他拉起来。
  生:掷根木棍让他爬出来。
  师:砸缸的司马光是机智的,同学们能不局限于故事本身,有自己的创见更机智。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两个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是谁呢?请阅读《世说新语》两则。
  二、品读《咏雪》
  师: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请放声朗读《咏雪》
  (生放声朗读、师同时板书: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下面请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哪位同学先来试试。
  生: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她读得对吗?(生点头)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谢太傅在大雪天里举办家庭聚会。
  师:喔,原来是根据文意读准节奏的。(板书:读准节奏)。下面请两人为一组再读课文,希望和这位同学一样读准节奏。
  (生再读课文,一生举手提问)
  生:文中的最后两句该如何去读准节奏?
  8《〈世说新语〉二则》课后习题
  一、朗读课文,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参考答案:
  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1.文言多是单音节词,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是一个词;2.文言中省略的现象比较多,承前省略很常见;3.文言中有些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讲述故事示例: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他二哥的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和友人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时间是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友人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在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迟到的友人问他:“你的父亲在不在家?”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发怒说:“简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走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