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490字。

  郴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四道大道,23道小题,共9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道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传说的炎黄二帝至今,我们强调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却很
  难以实物证明其存在:秦汉时代的人们尚且在说虞夏商周为四代,到了秦汉以后就以夏商
  周为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这一切使得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难成功论证。虽说当时的先民并没有什么文明史论,但是到清末因西方文化的冲击,有人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一个系统归纳,当时的学者以及儒家读书人普遍认为炎黄二帝是确实存在的,无论是按照西元纪年法还是中国人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华文明从上古传承到清都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但它是建立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书论史”。
  “以书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学术文化,最早存在于春秋时期,后被司马迁打破,他不仅仅是以书论史,更多的是奔赴实地考察,访问天下老者,记录了诸夏与诸夷狄之间流传的炎黄二帝时代争夺天下的故事。这种以书论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
  传承,但古代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更
  多的近代学者采用的依旧是以书论史的手段,从诸多帝王的纪年中进行加减,从而得出了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可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全球的历史研究者制定
  了新的标准,即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符合,一个条件为古文明的文字,另外一
  个条件为古代国家的都城.大家一致认为一个文明国度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必然会出现这两
  样东西。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以书论史”的时代,故而夏朝与殷代都不被国际所承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
  (选自《炎黄二帝与华夏文明的兴起》,有删改)
  材料二:
  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当时甲骨是被当作“龙骨”来售卖的,清朝史学家研究发现,龙骨也大多是传说中殷代文字的承载之物。上面的文字记录与司马迁史书上面的商王世系几
  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西方
  史学家口口声声说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被打破。中国人一直坚持的五千年文明史观也
  一下子被证明大半。
  后来三星堆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中国史学吃惊。三星堆的古蜀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文化
  古国,谁也没想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靠它来旁证。那里出土的青铜器物无一不代表着
  古蜀国有着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太阳神崇拜,而上面的铭文雕刻也叙述着古蜀与夏朝之间的
  恩怨。经时间验证,它们都是四千八百年前的物品。
  可我们心心念念的炎黄二帝却始终虚无缥缈。而位于郑州双槐树的考古却让中国人的
  五千年实物文明梦得以实现。2020年5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
  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确认位于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有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双槐树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封闭式排
  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三处经过严格规
  划的大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祀台遗迹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
  物。这处都邑性聚落遗址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
  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也就是说,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
  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说。
  “根据过去的考古发现,中原地区给人一种5000多年前社会发展相对沉寂的印象,有
  过‘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说法。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
  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说,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选自《河洛古国:炎黄二帝的时代以信史重现人间》,有删改)
  材料三:
  曾三次担任双槐树遗址发掘领队的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最津津乐道的,
  是一处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
  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业。”他说。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迹明显具有特殊人文含
  义,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
  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
  “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作
  为已发现的中国最早骨质蚕雕艺术品,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李伯谦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河洛古国”的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文化因子: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这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
  (选自《同望5300年!——“河洛古国”文明溯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很难成功论证,就是因为秦汉以后人们只承认夏商周三
  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
  B.甲骨文的出现,证明了殷代不但存在,而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打破了
  西方史学家关于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
  C.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使得近代学者只能以书论史,
  得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
  D.双槐树遗址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
  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初步形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史观认为,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有古文明的文字与古代国家的都城为证,二者缺
  一不可。这种说法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
  B.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中国的以书论史的时代遭到了冲击,这在一定
  程度上也让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
  C.考古学家见微知著、小中见大,可以从一个出土文物推断出其背后蕴藏的文明,比如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的推断。
  D.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之所以称为国宝级的文物,是因为它是已发现的
  中国最早骨质蚕雕艺术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书籍中不能用来作论史的一项是(3分)
  A.《后汉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的《后汉纪》,主要记述东汉王朝共195年盛衰的史事。
  B.《三国演义》叙说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间的军阀混战及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的生动故事。
  C.《资治通鉴》记载纪元前403年到纪元后的959年,共1362年史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作为历代写史的借鉴。
  D.《新唐书》是记载唐朝历史300多年的断代史书,系统论述唐代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为读者认知唐朝历史提供了线索。
  4.“河洛古国”的文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概括。(4分)
  5.结合材料,请梳理华夏五千年文明是怎样以“信史”重现人间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道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母亲的心愿
  北方
  “麻警官,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这都第四次了,我们劝不住,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怎么说她就是不听。知道您忙,可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找您了。”
  “我早晨过去又说了说,怎么还闹呢?吃喝都给她准备得很充足,口罩也买了。”麻利锋刚上卡点,母亲居住的社区张主任就打来电话。昨天张主任就为麻利锋母亲要出去给他打
  了半个小时的电话,最后还是麻利锋亲自回去,才把母亲拦住了。
  母亲越来越不听劝了。麻利锋最初担心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带她到市医院彻底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数据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