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份。
说明文阅读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1蹭辨析含解析 人教版.docx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2词语运用含解析 人教版.docx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3名著阅读含解析 人教版.docx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4古诗词阅读含解析 人教版.docx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5综合性学习含解析 人教版.docx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6记叙文阅读含解析 人教版.docx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7说明文阅读含解析 人教版.docx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8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人教版.docx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9半命题作文含解析 人教版.docx
专题01 病句辨析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难度也不见一般。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②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
①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②细菌是有害的。(缺必要的限制语,应加上“有些”)
(3)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例如:
①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4)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①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5)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例如: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6)句意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例如:
①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②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应把"一种"提到句首。)
专题02 词语运用
初中对词语能力的考查主要是以语言知识和语言实践的积累为前提,注重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的词语也大多是语文课本和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但又容易出错的常见词。特别是近义词、同义词、关联词,成语更是词语考查中的重点,综观几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试卷,涉及这个部分内容的具体考点有:①根据语境判断词语的含义;②正确使用成语;③正确辨析和选用近义词;④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等。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2: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众的口才,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显然是不恰当的。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受拘束。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混淆。
例6: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与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七、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意相悖。
例7: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解析:成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而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振聋”的意思,却抛弃了“唤醒糊涂的人”之义,从而导致误用。
八、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例如: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解析:成语“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起来”意思重复,所以用在这里不合适。
总之,我们在解答成语运用题时,一定要认真揣摩句意,根据句意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同时,在日常读书和写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成语,碰到拿不准的,就得勤查词典,这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