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690字。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共10分)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①21年前的夏天,德国科学家在北太平洋海底800米深处,第一次取出可燃冰样品,并使人类第一次看到,冰雪般的东西被点燃后,发出魔幻般淡红色的火焰,耗尽能量后,硕大的冰块竟变成了一摊清水……
  可燃冰的由来
  ②可燃冰的学名叫甲烷水合物,它的形状像石蜡遇热未融化前的样子,洁白而绵软。 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 。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可燃冰总储量高达2.5万万亿立方米,是石油、天然气和煤总储量的两倍,假如能够安全开采,至少可供人类使用数百年。
  ③按美国科学家的说法,可燃冰是海洋微生物和海底油气在海洋板块作用下的产物。因为占地球2/3的生命是由生活在海床下微生物构成的,那里没有氧气,一片黑暗,亿万年来,不计其数的微生物从不停歇地制造着甲烷。另外,当海洋板块下沉时,海底油气随板块边缘喷涌而出,在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后,天然气与海水发生化学作用,日积月累,在高压低温的作用下,就形成了浩瀚厚实的可燃冰,像地毯一样沉睡在海底。
  ④可燃冰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日本、加拿大和美国。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美国的可燃冰蕴藏量为9600万亿立方米,是国内传统天然气储量的200倍,丰厚的利润自然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可燃冰延迟开发的原因
  ⑤时值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阿波罗计划”时,NASA的燃料专家正在苦寻可以替代液氧的质量更轻、热值更大的燃料。因为体型庞大的“土星”火箭进入太空后,最多时每秒需消耗13吨燃料,极大地压缩了宇宙飞船的有效载荷。得知可燃冰的存在后,美国科学家兴奋不已,立刻确定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全力以赴地投入分析研究。
  ⑥对可燃冰的研究,美国科学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他们迟迟没有进行后续开采动作。有人猜测,美国人重点进行理论研究,因为他们希望在未来的星际旅行时,开发其他星球上甲烷水合物,用作飞船能源,在即将到来的星际大开发中确保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
  ⑦其实,情况远非那么简单。就在各国科学家纷纷建议政府投资开发可燃冰,以解煤炭、石油等能源告罄之虞时,美国科学家却告诫世人审慎开发可燃冰,因为它可能加剧温室效应,即使是极少的可燃冰被释放到大气中,后果可能都是灾难性的。
  1.选文介绍了可燃冰的由来,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海底大量微生物不停造甲烷→______→______→长时间高压低温形成可燃冰。
  2.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
  3.下列说法与原文的内容表述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之所以没有开发可燃冰是因为可燃冰会加剧温室效应,如果可燃冰释放到大气中,即使极少,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
  B.可燃冰是海洋生物释放的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温低压作用下的特殊产物。
  C.用可燃冰作燃料比液氧热值更大,质量更轻,可减少火箭运载负荷
  D.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4.怎样理解“可燃冰天使还是魔鬼”这句话?(2分)
  【答案】
  1.①海洋板块下沉油气边缘喷出;②接触冰冷海水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 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另外,当海洋板块下沉时,海底油气随板块边缘喷涌而出,在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后,天然气与海水发生化学作用,日积月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