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10字。
第6课 芣苢 插秧歌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语言建构与运用
基 础 知 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芣苢(fú yǐ) 蓑衣(suō) 抛秧(pāo)
B.掇之(duō) 肩胛(jiǎ) 兜鍪(máo)
C.捋之(luō) 半霎(shà) 折腰(zhé)
D.袺之(jié) 襭之(xié) 莳田(shì)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芣苢:车前草 采采:采集 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B.薄言:都是助词,无义 有之:取得,获得 唤渠:代词,他
C.袺之:提起衣襟兜东西 朝餐:早饭;吃早饭 半霎:极短的时间
D.襭之: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 莳:栽种 匝:遍;满
3.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掇之 缀满枝头 啜汤 笔耕不辍
B.哀鸿遍野 衰草离披 蓑笠 忠心耿耿
C.刹那芳华 杀羽而归 霎时 钩戟长铩
D.绕树三匝 搬石砸脚 雏鸭 焦眉皱眼
4.下面各项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A.儿已薄禄相 B.不宜妄自菲薄
C.日薄西山 D.薄言有之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C.七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时进一步发展定型。
D.七律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四联都要求对仗。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薄言有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言和而色夷 成一家之言
C.秧根未牢莳未匝 绕树三匝
D.小人比而不周 朋比为奸
7.下列各项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和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称“诗三百”。
B.“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其中“雅”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它们合称为“诗经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是指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