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30字。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甲(俭朴/简朴),但是一尘不染。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不知乙(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
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如雷贯耳,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丙(未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绿草如荫B.槛(jiàn)外山光
C.芦蒿D.应和(hè)
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俭朴消磨未免B.俭朴消耗不免
C.简朴消磨不免D.简朴消耗未免
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尘不染B.流连忘返C.如雷贯耳D.莘莘学子
(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4—5题。
受强热带风暴“飞燕”外围云系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时,福建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气温将突破40℃大关。明天高温天气还将继续扩张,并呈现出明显向北发展的趋势。
4.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不过“好景不长”,燕子飞走后,高温又迅速夺回阵地,今天白天,高温天气明显反弹
②14时监测资料显示,今日我国高温覆盖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较昨日(13万平方公里)明显扩大
③昨日,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天气明显减弱,成为近期最为凉爽的一天
④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等地普遍出现35℃以上高温,其中安徽局部地区气温将高达37℃~39℃
A.④①③②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5.文中画线句有歧义,请修改为无歧义的句子。要求:保留原有信息,不超过25个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10题。(18分)
材料一
流经中国九省区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滋养的土地创造出了璀璨的黄河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黄河文化作为一种大河文化,是一种具有黄河地理特点的旱地农耕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起源早,成熟快。黄河流域拥有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先民们很早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化。在距今7500年左右的河北磁山和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炭化的粟类,家畜、家禽的化石以及石斧等生产工具。殷商时中国的蚕丝纺织已达到较高水平,卜辞中屡次出现桑、丝、帛等字。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单字数量和笔画工整程度都表明其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因此汉字的起源应该很早。文字的产生使黄河文化迅速成熟。现在,有些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遗址、文献遭到了破坏损毁,黄河文化中的优秀内核也遭到破坏和侵蚀,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刻不容缓。
黄河文化的另一特征是政治色彩鲜明,这与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的特点有关。旱地农业必须以水利设施为基础。人们共同关心、治理与他们的生存休戚相关的水利问题,从而养成了关心社会问题的文化心理。另外,治水斗争和水利灌溉事业也需要形成集中的社会权力,从而促成了国家的产生。儒家学说就是在这种关心政治的文化心理下逐渐形成的。孔子几乎把一切问题都看作是政治问题。在他看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即是一个政治问题,读书学习也是为了参与政治。政治问题在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占有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这就是黄河文化、儒家精神最重要的特色,其中熔铸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价值理念和民族心理。
黄河文化绵延发展数千年,虽不断遭受外部文化的入侵,但始终保持其道统,显示出强大的同化能力。黄河文化以它博大的胸怀,吸纳周边多种原始文化,形成了文明国家。中国对外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政治外交也主要兴起和发展于黄河流域。早在汉朝,中央政权就曾派遣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开辟从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建立起中原王朝与西亚和欧洲的政治、贸易等联系。这条通道也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主要通道,即丝绸之路。千年来,丝绸之路上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对外文化交往极为活跃。在交流过程中,黄河文化不仅扩大了自身影响力,也不断从其他地域和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展示了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的特点,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
(取材于牛建强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殷商时期纺织业高度发达,促进了甲骨文的成熟。
B.水利问题与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
C.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政治交流都发源于黄河流域。
D.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汉朝成为黄河文化最鼎盛的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