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60字。

  作文专题:学习诗歌
  1.意象
  诗词都是用意象说话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譬如一棵树站在那里,就是“象”;一旦“我”开口描述它,这棵树的真相就被遮蔽,它不再纯粹是一棵树,它承载了人的“意”——“我”的感情和思想。好的诗词忌讳直接抒情,它们往往用意象说话。并且,诗人在表现意象时常用比喻和移就的修辞手法将事物和语言陌生化,读之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譬如一学生写的一首小诗:“一团烈焰/在枝上静止地燃烧/红/是它唯一的颜色。”(《榴花》)作者学以致用,以比喻和移就的手法描绘枝头鲜艳的花朵,化静为动,意味无穷。
  2.哲理
  好的诗歌除了需要用意象说话,还需要有哲理,有言外之“意”,耐人寻味,曲径通幽。看这首诗:
  波兰来客
  北 岛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这首诗,就充满了言外之“意”。全诗共两段,一段写回忆,一段写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妙的就是“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它巧妙地衔接了回忆与现实,从浪漫的理想到无奈的现实,梦的破碎,也是人生的破碎。“深夜饮酒”,怕是长夜难眠吧;无酒可饮亦无人共话当年的不眠之夜,又不知还有几许。这便是言外之“意”,是诗歌之“谜”,让读者去悟,去猜,甚至被卷入其中,甚至得到启迪。
  3.情趣
  诗歌不仅要有意象,有哲理,还要有情趣——脱俗之趣。这情趣,要超脱凡俗,能让读者暂时“活在别处”。卡尔维诺在《备忘录》的一开始就声明他的创作就是减少人的沉重感,天体的沉重、城市的沉重、语言的沉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躲避沉重和困苦时,往往在文学艺术中凭借智慧的调节和灵魂的超越便能够寻求到一种摆脱和超越,从而能够至少暂时“活在别处”,进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