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30字。
课时作业10 过秦论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
A.膏腴(yú) 雍州(yōng)
藩篱(pān) 亡矢遗镞(zú)
B.锋镝(dí) 辅佐(zuǒ)
氓隶(méng) 一夫作难(nàn)
C.囊括(láng) 连衡(héng)
谪戍(shù) 度长絜大(qiè)
D.盟约(méng) 肥饶(ráo)
猗顿(qí) 俯首系颈(gěng)
解析:A项,“藩”应读“fān”;C项,“囊”应读“náng”,“絜”应读“xié”;D项,“猗”应读“yī”,“颈”应读“jǐ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C )
A.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
B.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
C.余威震于殊俗 殊:非同一般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解析:殊:不同的。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
A.①秦人开关延敌 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B.①以致天下之士 ②致万乘之势
C.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①从散约败 ②合从缔交
解析:A项,①迎击;②延续,发展。B项,①动词,招纳;②动词,发展到。C项,①统领、统率;②控制并利用。D项,均为“合纵”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D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解析:D项,“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为山东省。A、B、C三项的古义和今义相同。
5.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项是( D )
A.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于是余有叹焉
B.然秦以区区之地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吾属皆且为所虏
D.非及向时之士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解析:A项,前者是介词,可译为“比”;后者是介词,相当于“对”。B项,前者可译为“凭借”;后者是连词,连接行为和目的,可译为“用来,用以”。C项,前者是动词,“作为”;后者表被动。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6.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
①蒙(继承)故业
②信(可靠的)臣精卒
③因河(河流)为池(护城河)
④试使山东(崤山以东)之国
⑤收天下之兵(军队),聚之咸阳
⑥履至尊而制六合(天地四方)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解析:③河:黄河。⑤兵:兵器。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北收要害之郡
③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
⑤焚百家之言 ⑥沛公引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