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410字。
扬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
2020.11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宇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世纪以来,研究非西方文化的西方人类学家,已经关注到亚洲、非洲等文化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了。其实,文化的历史性与社会性在中国文化中体现得特别浓厚。过去人们认为,黄河流域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成提供了最早的土壤。然而,浙江的河姆渡遗址代表了长江三角洲文化,已有7千多年的历史,太湖周围的良渚文化也有5千多年的历史,这些文化的特点是以农业为主,耕种已用犁,种的是稻谷,会纺织。这两个文化类型,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已定居了的乡土文化。可见,浓厚的乡土性,广泛存在于中国南北方辽阔的大地上。
乡土社会的经济基础稳定,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生活方式也有自己的一套,所以延续了几千年,多少代人生活在稳定的历史继承性中。这种特殊的历史性,也表现在我们文化的精神方面。自孔子时代起,倡导人文关怀,不关心人死后的灵魂归属,而关心现世生活。这不是说,中国人不在“死活”之间寻找关联性,而是说,我们不像西方人那样把死人与活人分离开来,而试图在二者之间找到与现世生活有关的连续性.
中国文化的注重历史性,要从亲属制度说起。中国是一个看重祖宗和子孙的社会,个人是上下,前后联系的一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生命在时间和空间里有一段属于个人的份额,但它并非是个人性的。个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体,但更重要的是三不朽,即立德、立功和立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得以不朽,是因为他立德、立功、立言,从被社会承认、对社会做出贡献、对社会关注的问题做出自己的阐述,而得到超越人的生物体的生命。
在中国文化中,文化在这个特殊意义上具有的历史性,又紧密地与文化的社会性相联系。人生在一个所谓的“社会结构”中,出生后要在社会中从幼年到成年,变成社会人,接受一套这个社会的文化内容。这个过程,是靠“学而时习之”,靠模仿,对模仿不满足后,就要创造,
个人的创造为社会接受后,变为集体的东西,就超越了个人,成为集体的和不朽的文化。在中国文化里,文化是流动和扩大的,有变化和创新。像“天人合一”一样,个人生物体--集体--共识(包括语言、意义、反应),即人-- -社会- -- -文化,在中国文化里是重要的连续体。中国传统文化里强调一-个重要的道理,即文化只是作为一个环节,本身要维持,也要创新。各人的生死是有先有后的,但活着的与死去的有共同的文化联系。个人在一生中的立德、立功、立言虽然是个人的,但却因出于个人作用而进入了文化体和社会体,成为非个人而且是不朽的。文化有自己的历史,本身有历史的继承性,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体现在一般所说的“民族精神”上。强调历史,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关怀来实现文化的关怀。祖宗和子孙之间是一个文化流,人的繁殖指的不仅是生物体的繁殖,也是文化的继替。
——(摘编自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社会在文化的精神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历史性,倡导人文关怀,不在“死活”之间寻找关联性。
B.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接受社会的文化内容,对社会的文化内容进行模仿,这体现了文化的历史性。
c.社会的文化内容,影响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同时需要个人的创造来不断丰富和完善。
D.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当个人不满足于对文化的模仿时就要创造,这些创造就都成为了集体文化中新的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将中国文化与西方学者关注的亚非文化对比,证明中国文化更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
B.文章联系儒家的价值理想和人的社会化过程,深入地分析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C.文章先在开头部分点明自己的观点,再先后论证中国文化注重历史性和注重社会性。
D.文章在论证时侧重于道理论证,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阐释,具有一定的理 论高度。
3.下列诗句的内容,不能体现个人作用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一句是(3 分)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7月3日一早,景迈山上寨村村民正在准备祭寨心。寨心是一个寨子寨神的居所,也是村落建造的起点和中心。村民日常都会去寨心献祭。挂经幡、诵经、献祭品、鸡骨打卦占卜,风雨无阻。这是景迈山布朗族特有的“茶祖崇拜与祭祀”习俗。
景迈山就是一部活的“中国茶”史书。
科学证实,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茶多源于中国。中国西南地区是山茶属的现代分布中心,也是它的起源中心。人类所饮用的栽培型茶树起源于野生茶组植物。经过近代多国学者的理论推演和调研实证,“中 国是栽培型茶树原产地”的认知已被广泛接受。在云南省横断山脉澜沧江中下游流城的普洱、西双版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