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560字。

  高考语文复习得分专题解析: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1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刘禹锡的《望洞庭》: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2 .比拟: 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 ( 即拟人 ) ,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 即拟物 )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韩愈的《晚春》: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3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李白的《秋浦歌》: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4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等。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5 .对偶 ( 对仗 ) :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的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李华的《春行即兴》: “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
  6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阿鲁威的《〔双调〕 • 蟾宫曲 • 怀古》: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
  7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如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
  8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是说另外一个意思,这另外一个意思才是语句的真意所在。双关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大类,在诗歌中常见的是谐音双关。如李白的《春思》: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9 .顶真: 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句作下文的开头。这种环环相扣的句式,主要作用是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