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4810字。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叙述故事有一个视角的问题。小说的视角有点像电影的镜头,但又不完全相同。电影的镜头局限在内眼所能见的范围之内,而小说的视角却要灵活自由得多。
作者像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知道除了当事人本人以外不可能有第二个人知道的隐秘,可以知道人物和事件的过去和将来,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作出小说中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作出的判断,这就是全知角度。《碾玉观音》中有段文字,说“郭立是关西人,朴直,却不知军令状如何胡乱勒得”。郭立的性格品德和此刻的内心活动,是作品中的人物所不能看到的,只有作者才能进行介绍。全知视角可以把真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够知道的东西讲述出来,作者的确方便和自由,然而却带来一个可信性的问题。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曾就这一点责难过全知视角:“令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
限知视角更接近电影镜头,它的视野受到一定限制,叙事者放弃全知的权利,只是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视野观察事物。《三国志演义》温酒斩华雄那一段使用的就是限知视角。叙述者通过众诸侯的眼睛描述联军帅部帐幕里发生的事情,关羽、袁绍、公孙瓒、袁术和曹操等人的动作和语言都是帐幕中诸侯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关羽出帐后的厮杀场面却看不见。“听得寨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却欲探听,鸾钤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描述的都是帐中诸侯耳闻目睹的事情。
作者不能自由进入处在被观察地位人物的内心世界,但作为观察主体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却可以披露无遗。《红楼梦》“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怡红院中宝玉因史湘云说“经济”一事与她险些翻脸,是林黛玉在窗外所见所闻,观察主体是林黛玉。而“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这一段恰似林黛玉为“我”的第一人称叙述,可以自由地表白自己的心迹,却不可以去写被观察的人物如宝玉、湘云和袭人的内心活动。
叙事者可以不断变换由小说人物承担的观察主体,来实现全方位多侧面的描叙。《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进府,一开始的观察主体是林黛玉,借她之眼介绍宁国府、荣国府的豪门气象和费府中的各等人物。行文往下,观察主体就转移到众人身上,“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这样的限知视角叙述,作者似乎完全隐退了,他把叙述的任务委托给情节中的角色。限知视角的优长之处,就在它更接近真实的生活,极大限度地遮掩了小说叙述的人为性。
西方小说出现限知视角的叙事模式是相当晚近的事情,一般认为肇因于福楼拜、列夫•托尔斯泰、詹姆士等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有学者据此认为中国现代小说受了西方影响才出现这种叙事模式,实在是有点数典忘祖。
(摘编自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视角比电影镜头灵活自由得多,其原因就在于小说可以采用全知角度。
B. 在全知角度条件下,作者可以自由方便地进行叙述,因而带来可信性问题,遭人责难。
C. 限知角度条件下,叙事者放弃全知权利,观察主体是小说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物。
D. 在真实性上进行比较,限知角度优于全知角度,它极大限度地避免了小说的人为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主要采用例证法,以中国古代小说中 材料为例进行论证,同时兼顾中西方文学间的比较。
C. 文章引用学者纪昀的责难言论,目的是论证全知角度在可信性上存在问题这一观点。
D. 文章后四段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多方面论述限知角度,包括它的特点、使用、优势和与西方小说的比较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三国志演义》温酒斩华雄那一段写到关羽出帐后的厮杀场面,那就违背了限知角度的原则。
B. 《红楼梦》“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林黛玉是观察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披露无遗。
C. 尽管全知视角存在一个可信性的问题,但因为小说是一种虚构的艺术,因此,全知视角在小说创作中的使用有其合理性。
D. 限知角度出现在中国文学中的时间远早于西方文学,中国人不应数典忘祖,而应充分保有文化自信。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A项,说法绝对。除可以使用全知角度外,从原文第5段“叙事者可以不断变换由小说人物承担的观察主体,来实现全方位多侧面的描叙”可知小说的视角比电影镜头灵活自由的另一个原因是限知角度的小说还可以进行心理描写。
B项,因果失误。从原文第2段“全知视角可以把真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够知道的东西讲述出来,作者的确方便和自由,然而却带来一个可信性的问题”可知“可以把真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够知道的东西讲述出来”是产生“可信性的问题”的原因。
D项,曲解文意,从第5段最后一句“限知视角的优长之处,就在它更接近真实的生活,极大限度地遮掩了小说叙述的人为性”可知不是“避免”而是“遮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是一种与知识传播相关联的商业现象,近年来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所谓知识付费中的“知识”,与传统媒体中的“知识”有所不同。这里的“知识”,其本质是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其形态包括线上教育、数字出版及咨询业等多种形态。知识付费可以看作“信息付费”,即在信息生产和消费者之间存在消费差,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沟通和变现。
知识付费风口的到来给整个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对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