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20480字。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否则不给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教育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了一些挑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B. 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这导致有些人忽略汉语学习。
  C. 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这值得汉字教育者深思。
  D. 许多学者不断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论述了汉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术工程的观点。
  B. 文章第二段,阐述了汉字教育遭遇的两大问题,从正面论证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 文章第三段,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对汉字教学采用拼音法提出了疑问。
  D. 文章第四段,以近年出现的有关汉字教学方法的试验为例,肯定了它对完善汉字教育的积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不断繁荣发展,是因为有汉字作为根基。
  B.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从而出现更多的提笔忘字情况。
  C. 许多学者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对汉字教育进行教学实验,值得我们把它作为榜样来学习。
  D. 只要我们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汉字教育就会焕发新的生机。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时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D项,“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错误,原文只是说“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可见选项表述夸大其词。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战术工程”错。结合原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可见应是“战略工程”。
  B项,“从正面论述”错。结合原文“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可见应是“从反面论述”。
  C项, “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错误,原文并没有将汉学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而是将“汉字和拼音文字”作了比较:“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选项张冠李戴偷换概念。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项,“值得我们把它作为榜样来学习”夸大其词。原文是“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故选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的文章
  刘成章
  ①秋风起了的时候,炽热的酷暑隐退,黄土高原的广阔天空清清爽爽。碧蓝的天上,七八片白云悠悠。除此之外,一无所有。但天空也不能太清寂了,先是缥缥缈缈,不可捉摸;接着有了影子,有了起伏,有了节奏,一声一声地明朗起来清晰起来——那是大雁的歌,大雁高唱着要到南方去了。
  ②呵,高高的天空,大雁飞过,“一”字“人”字飞过。“一”是汉字,“人”也是汉字。“一”和“人”,那两个饱含沧桑的字,擦着蓝天,唱着高亢明快的歌,在轻纱似的白云里飞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