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750字。

  2020~2021学年度
  素质教育评估试卷
  第一学期期中
  九年级语文
  题  号 一 二 三 书写分(5分) 总  分
  得  分
  注意事项: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得分 评卷人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 默写古诗文。(10分)
  (1)补写出上句或下句。(6分)
  ①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汉文有道恩犹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槲叶落山路,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⑥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2)理解性默写(4分)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
  诗句是:                          ,                         。                        
  ②《行路难》中诗人引用典故,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
  是:                           ,                          。
  2.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jùn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挡、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1)按要求写出汉字或注音。(3分)
  使劲(          )    拷问似的(          )    冷jùn (          ) 
  (2)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含错别字的词语:                        改正:                    (2分)
  (3)划横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更正。(2分)
  将                     改成                        
  (4)请将划波浪线语句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原义。(2分)
  3.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4分)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诗人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          的崇敬,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        的力量,“灯光”象征       的力量,所以“灯光”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黎明”的脚步的。
  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
  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了以“消除贫困,共同富裕”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
  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人口众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始终将扶贫减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进一步提升减贫成效,自1986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并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2013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
  (材料二)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加快推进了扶贫开发的进程。例如,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的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截至2018年已累计接收捐款150.2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而发达地区、科研院校、民营企业,通过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实施专项扶贫工程,提升了贫困治理的实际成效。事实说明,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多方机制、集全社会之力帮扶贫困地区以及困难群众,已成为中国治理贫困的宝贵经验。
  (材料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苦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就像在庄稼的根部施肥浇水,效果更为显著。
  (材料四)2014-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统计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